原標題:廈門一市民遭遇“呼死你”惡意侵襲 5小時接600通電話
記者體驗發現,呼死你注冊該網絡借款平台時必須導入借款人通訊錄
該平台客服稱,厦门借款人逾期未還則會聯係借款人或其親朋好友
海峽網訊 (廈門日報 文/圖 記者 薛 堯 見習記者 陳 璐 實習生 李彥歐)一天內,市民手機連續5個小時遭遇騷擾來電,遭遇根本無法正常使用。恶意近日,侵袭市民林先生撥打本報熱線968820稱,接通自己的电话手機可能遭遇了“呼死你”惡意侵襲。
究竟是呼死你誰在整他?林先生百思不得其解,倒是厦门之前收到的一條短信內容令他產生懷疑:他以前的生意夥伴曹某(化名)網貸逾期未還,借款公司找上了他,市民讓其幫忙“通知”曹某。遭遇究竟被“電話轟炸”是恶意否跟此有關?記者展開調查。
【事件】 市民遭遇“呼死你” 被要求聯係第三人還款
“從下午4點左右開始,侵袭幾個完全不認識的接通手機號就輪流給我的手機打電話,都是響一聲就掛掉,反反複複,持續了5個小時。後來算了一下,足足有600多通未接電話。”林先生說,在8月26日和27日,他連續兩天遭遇此情形,他懷疑是“呼死你”軟件的惡意騷擾,已經嚴重影響到正常生活。可他自己細想,一沒得罪別人,二沒欠別人錢財,這究竟是何原因?
林先生注意到26日下午3點42分收到的一條短信:麻煩聯係曹某處理他的事情,致電聯係他。短信附有曹某的電話號碼。短信中提到的曹某,是林先生以前的生意夥伴。“當時我就想,會不會是因為這個曹某的原因,導致我被電話‘轟炸’?”林先生立即聯係上了曹某。
8月31日,記者和林先生見到曹某。
“8月11日,我接到短信推送顯示,可以在一家借貸平台App上借款,當時又正好急用錢,我就下載注冊後借了錢。”曹某對記者稱,當時在該App注冊時被要求讀取他手機通訊錄信息,若是拒絕則無法借款,他就點擊了同意。
曹某說,自己在這個平台上借款3000元,分四期還清。8月25日,他因故未能如期償款,第二天,手機通訊錄內包括林先生在內的幾名親友都受到了電話騷擾,直至8月28日曹某結清借款後,這些騷擾才停止。
【體驗】 借錢得先被訪問通訊錄 還需填寫擔保人電話
真如曹某所推測的那樣,是係統直接讀取了通訊錄嗎?記者也下載了這個借貸平台的App進行體驗。
剛進入程序,該App立即跳出了三個權限設置,第一個為“是否允許平台讀取通話記錄、撥打電話”,第二個為“是否允許平台訪問您的通訊錄、讀取聯係人”,第三個則為“是否允許平台發送和查看短信”。
隨後,記者發現在填寫聯係信息一欄,必須要填寫一名直係親屬和一名緊急聯係人的電話,如果沒填界麵會顯示“親屬不能為空”而無法進行下一步操作。林先生推測,他遭遇了連續5小時的來電侵擾,可能就是被填進了緊急聯係人一欄。不過曹某稱,當時填寫的是老家的朋友。
那麽,該平台是否利用了這些信息騷擾用戶?該平台客服表示由其他合作方負責外呼,但該平台工作人員則自稱隻與曹某聯係。
8月31日,林先生致電該平台客服。客服稱,若是借款人欠款逾期,就會聯係到欠款人或是其親朋好友。林先生當即詢問自己疑似被“呼死你”轟炸是否是該平台所為,並要求平台不得再騷擾自己。客服則回應稱,負責外呼的是平台的其他合作方,客服無法解決此問題。
9月1日,記者聯係上了這家平台的相關工作人員譚女士。她稱,曹某確實存在未能按時還款的情況,但平台隻與曹某聯係,未讓第三方公司聯係。
【律師說法】
遇上類似情況怎麽辦?
律師建議報警或起訴
“借貸關係之間,如有無關第三方被牽入,有權要求對方停止民事侵權等惡性行為。”福建遠大聯盟律師事務所張誌龍律師對此稱,“情節嚴重者,諸如竊取他人隱私、嚴重影響權利人生活的,可承擔治安處罰直至追究刑事責任。”
張誌龍還告訴記者,若是借款人對“擔保人”或“緊急聯係人”的信息隨意填寫,在聯係人不知情的情況下成為別人的“擔保人”,則此關係不成立。
張誌龍稱,就算借款人出現延期還款的情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相關內容,平台方不得多次發送恐嚇或其他信息,幹擾他人正常生活。“市民麵對類似情況時,應及時向警方報案,由警方在調查、掌握證據後,對該事進行定性及程度界定。如對公民造成的侵害未達治安處罰程度,亦可依法就民事侵權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停止侵權、賠償損失。”張誌龍提醒市民朋友,在使用此類借貸程序時,務必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