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蒙接棒史蒂夫·莫倫科夫

时间:2025-04-16 22:12:16来源:编辑:

  來源:財經十一人

  文 |柳書琪 謝麗容     

  編輯 |謝麗容

  在全球手機行業,高通高通是全球繞不過去的名字。這家總部位於美國聖地亞哥的蒙何妙無線移動通信技術公司,是打好全球前五大手機廠商的芯片供應商,蘋果的手里基帶芯片也要向高通采購。

  今年開始,副微高通為中國幾乎所有主流手機廠商的高通旗艦機型提供芯片,包括華為與榮耀。全球2021財年,蒙何妙高通營收增長了43%達到335.6億美元,打好淨利潤增長了74%達到52億美元。手里

  今年6月,副微高通公司完成了新一輪的高通全球CEO更換。安蒙接棒史蒂夫·莫倫科夫,全球擔任高通公司首席執行官。蒙何妙

  安蒙1995年以工程師身份加入高通,曾擔任高通半導體業務(QCT)總裁,後升任總裁,在任期內推動半導體業務實現多元化,主導成立高通物聯網部門。

  在史蒂夫·莫倫科夫時代,高通度過了它的至暗時刻,從與博通的收購博弈,到遭遇反壟斷調查,再到與蘋果的訴訟拉鋸戰。如果跟史蒂夫·莫倫科夫當時麵對的外部環境相比,交到安蒙手中的,看起來是一副不錯的牌——5G商用鋪開,華為讓出5G市場,終端廠商集體衝擊高端市場。

  目前高通市值已突破2000億美元,達到曆史最高點。

高通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安蒙

  不過,這副牌也並非表麵上看起來的那麽好。

  高通的輝煌在3G、4G智能手機時代更加顯著。5G時代,這家芯片巨頭迎來了一些挑戰。首先,全球手機市場增長陷入了長達三年的停滯,甚至收縮。

  其次,高通的競爭對手看起來有點來勢洶洶。2021年聯發科成了5G市場的黑馬,在手機處理器市場上連續四個季度問鼎第一,Q2季度市場份額達到43%,創造了曆史最高紀錄,大幅超越高通,後者的SoC份額滑落到了24%。

  高通同時還需要麵對一些新的微妙挑戰。由於手機行業大盤麵臨增長乏力的困境。一些核心手機公司開始籌謀突圍的更深邏輯,介入到產業更上遊。比如,OPPO、vivo和小米已著手自研芯片。更關鍵的是,搭載驍龍芯片的手機中,仍未出現一款高端手機能與華為或蘋果匹敵。

  沒有一勞永逸的生意,變化必不可免。12月2日,高通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安蒙接受了《財經》記者專訪。在這次訪談中,安蒙詳盡分析了高通當下的機會和挑戰,談到了怎麽應對變化,談到了他的任期使命。

  業務持續多元化,是安蒙接任後的首個重要課題。他不僅需要在微妙的變化關頭,穩住高通在智能手機芯片領域的優勢,還要將優勢借力到汽車、物聯網等新興領域。作為高通最佳曆史時期的操盤手,安蒙的責任隻會更重。

  什麽要變?什麽不能變?

  2021年是國產手機廠商疲於奔命的一年,要搶華為的空窗期,要爭高通的首發權,要囤芯片、鋪渠道、衝高端。在一個紅利見頂、創新緩慢的市場裏,競爭主要依靠內卷。

  中國手機廠商與高通間的關係頗為微妙,一方麵,二者唇齒相依,高通的旗艦芯片是高端手機的必需品,手機廠商可以借助高通的連接、影像、安全等多重實力。但另一方麵,手機廠商現在希望減輕路徑依賴、獨立行走,通過自研芯片或調校SoC的方式體現獨特性。

  安蒙的觀點是,高通需要繼續專注於核心技術與創新,為手機廠商創造價值,才是發展之道。

  《財經》:過去一年裏,許多中國手機廠商都在使用驍龍芯片提升在高端市場的份額。在大家都用驍龍芯片的情況下,如何實現差異化?

  安蒙:和高通合作的手機廠商有差異化的能力,如影像、遊戲、人工智能和應用這些領域。他們的研發能力可以和高通相結合,他們的技術與創新可以疊加在驍龍平台上。另外,高通也會讓手機廠商對硬件進行定製,容納更多的技術創新。

  同時與多家手機廠商合作,這是區別與高通和許多其他(手機芯片)公司的一點。高通信奉的是開放的水平商業模式。

  也就是說,高通不認為由一家公司包攬創新的模式會奏效,這也是為什麽創新總是先發生在安卓手機上。比如,安卓手機在5G發展中領先了一年,也率先上市了折疊屏手機。正是秉持著這種開放、水平的模式,才讓高通在中國的夥伴關係不斷壯大。

  《財經》:為了提升在高端市場的競爭力,手機廠商也在提高自己的芯片研發實力,現在是ISP影像芯片,未來有可能進一步設計自己的主芯片,這對高通有什麽影響?

  安蒙:過去20年這樣的問題我聽過到很多次,從CDMA到WCDMA的3G時代再到4G,在整個移動產業發展演進的過程中,總會有一些客戶在一定的階段或者時間點決定設計自己的芯片,這也是高通在過去20年中持續不斷要麵對的局麵。

  要解決這個問題,還是要以客戶為出發點。也就是說我們打造的差異化必須是他們需要的差異化,能夠達到或者是超越客戶的期待,這是整個技術行業的發展之道。

  對高通來說,還是要專注於自己要做的事情,像剛剛發布的一代驍龍8移動平台,這些才是我們賴以生存的東西。

  高通接下來還是要繼續投資前沿技術,保證每年在創新上有所突破,不斷達到並超越客戶的期待。如果我們能實現這個目標,那總是會有我們的空間的。

  《財經》:麵對可能流失的客戶,高通有壓力嗎?

  安蒙:手機廠商們在他們專注的領域做得非常出色,他們要打造出完整的手機終端交付體驗,要滿足用戶需求、打造生態係統、配合大量軟件,還要滿足一些特定的需求體驗——這是他們的專長。

  有些客戶選擇在一些產品中使用自己設計的芯片,這對高通來說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一方麵他們既要確保自己能在芯片技術路線圖的演進過程中,走在創新的前列,另一方麵又絲毫不能減少對傳統強項的專注,還要繼續打造最好的智能手機和用戶體驗。

  那麽到了一定階段,這些手機廠商還是會選擇業界最佳的芯片來提高他們的競爭力。自己做芯片,這是一項新的技能,是需要時間和精力的。

  回顧過去,幾十年間高通和三星一直緊密合作。雖然三星在一些產品上使用了自己的芯片,但高通之於三星,始終有著自己的空間。

  經常有人問我,高通作為非常成功的芯片設計公司,為什麽不建自己的芯片廠?我的回答也是一樣的,生產芯片並不是高通的強項,我們的核心競爭力體現在設計和創新上。在今後的發展中,高通會繼續保持專注。我期待我們的客戶也能像我們一樣保持專注,這樣也有助於他們在市場競爭中勝出。

  《財經》:手機公司一向重視高通旗艦芯片的首發權,高通如何衡量和評估首發權的歸屬?

  安蒙:中國手機廠商都非常努力引領技術創新,希望以盡可能快的速度把先進的科技交付到市場上。高通對於首發權考慮的標準,實際上一直是不變的,主要是取決於哪一個合作夥伴在技術開發之初就和高通保持密切的合作,這樣才能幾乎在我們推出新的芯片平台的同時,他們就能推出最新終端。

  現在中國幾乎所有的主流手機廠商,都將驍龍平台應用在旗艦手機上,包括vivo、OPPO、小米、榮耀、聯想、摩托羅拉等。所以我們很難預測下一個首發驍龍產品的廠商是哪一家。

  不過,在過去小米保持著最強有力的首發紀錄。我預期小米會延續這樣的承諾與投入,高通也會始終與小米保持密切的合作。

  《財經》:榮耀屬於高通的深度合作夥伴嗎?

  安蒙:是的,榮耀是高通的新客戶,從前榮耀仍然是華為一部分的時候,我們就在產品上有著長期合作。榮耀獨立後,高通與榮耀又有了新的合作夥伴關係。我們在非常短的時間內取得了很好的成績,比如基於驍龍888Plus平台的榮耀Magic3產品,是榮耀迄今為止最成功的產品之一。我們期望這種夥伴關係能夠長期延續下去。

  《財經》:驍龍芯片還沒有一個標杆性的高端手機公司,高通有沒有意願去打造下一個華為、蘋果?

  安蒙:我們的合作夥伴在全球高端市場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小米成為了全球排名第二的智能手機廠商,在歐洲排名第一。高通甚至會幫助中國手機廠商擴展全球市場,包括美國市場。比如一加在進入美國市場時,高通就促成了他們和美國運營商T-Mobile和Verizon的合作。

  對中國手機廠商來說,他們和高通合作,更有機會在全球市場上成為技術帶頭人;對高通來說,他們的全球化規模越大,我們和他們共同成長和進步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所以這是一種真正共贏的合作夥伴關係。

  《財經》:但是賣的多不等於高端強?

  安蒙:因為智能手機市場已經是一個非常成熟的市場了,這樣一來,消費者會對智能手機提出更高的要求。市場正在向上抬。我們觀察到很多中端產品的用戶已經開始向高端、頂級產品升級。事實上,當廠商專注於用5G、越來越強大的AI算力這些先進技術提升用戶的體驗,自然就可以給用戶提供比預期更好的解決方案。

  《財經》:要打造高端手機品牌,除了高通的加持,中國手機廠商還需要補足哪些能力?

  安蒙:持續對技術的投入,尤其是和用戶體驗息息相關的技術,這是在高端機市場勝出的要點。影像技術會延續它的重要地位,包括通過AI的算法和軟件技術實現更好的拍照效果。我們要保證影像技術能夠讓每個人拍出來的作品,都具備專業攝影師的水平。

  要意識到遊戲行業的重大轉變。手遊已經成為了主要的遊戲平台,甚至超越了主機遊戲、端遊,5G的普及也會加速這個過程。所以,一定要為這樣的轉變做好準備。

  要看到更多的轉型正在到來,也許短短幾年後很多人都會有VR/AR眼鏡,可以和手機配對,到那時主流廠商的市場份額會重新洗牌。這樣重大的轉變,高通和中國的合作夥伴也在一同思考接下來的幾年如何布局、把握時機。

  守住什麽?新戰場在哪?

  5G商用已兩年,從智能手機到家居、汽車、工廠,5G正在重塑千行百業。到2035年,5G將創造13.1萬億美元的經濟產出,2280萬個相關工作崗位。中國的5G部署領跑全球,截至今年10月底,中國累計建成5G基站超過129萬個,5G終端連接數超過4.7億。

  手握大量5G通信專利的高通,渴望延續它的黃金時代。安蒙在擔任CEO前已領導成立了IoT部門,繼任後更將業務多元化列為重要發展目標之一。

  但一切技術創新最終都要落地在場景中,在5G時代,物聯網、智能汽車、工業4.0數字化轉型都在變為現實。高通能否延續3G、4G時代的故事,續寫智能手機領域的輝煌,這看起來並不容易。

  《財經》:過去幾年,智能手機市場有了明顯的停滯和收縮,自研芯片也是手機廠商在這種市場格局下尋求差異化的一項嚐試。高通會如何應對現在的市場形勢?

  安蒙:是的,智能手機市場已經很成熟,增長基本是持平的,或者隻是一位數的增長,不再有兩位數的增長,不過,從整個消費電子市場來看,它依然是最大的市場細分。

  整個產業的增長會來自於其他的終端品類,這也就是為什麽高通在不斷地推進業務多元化,越來越多深入到了像汽車、PC、VR設備以及整個IoT的生態係統中,包括消費者網絡和企業級的物聯網。

  《財經》:物聯網的確是未來非常重要的領域,但目前還沒有任何一個終端可以取代手機。

  安蒙:是的,在高通的願景和戰略中,從來沒想過要取代智能手機的位置,因為我們的創新步伐一直專注在移動領域,這一點是不會改變的。我們隻是在智能手機以外再開拓其他領域,雖然這些細分領域都很小,也相對獨立,但存在巨大的機會。如果把其他的品類都加在一起的話,未來十年內高通所麵對的目標市場規模的空間會非常大,與原來僅僅專注於智能手機相比,提升了七倍。

  除了傳統的終端形態,還包括像工業4.0數字化轉型、汽車產業轉型、企業級客戶轉型,這些變化給高通帶來了一係列機會。其實最終我們可以這樣來描述這種變化:移動技術將無處不在,將會普及到智能手機以外的千行百業中。

  《財經》:每一屆職業經理人都有非常明確的目標,在你的任期內,你重點要實施什麽戰略、把高通帶到何處去?

  安蒙:隨著5G的到來和普及,高通的戰略在發展演進的過程中,現在是高通有史以來最大的機遇期。發展的機會在於要從移動終端的領域過渡、擴展到智能互聯邊緣這個領域中。

  談到5G發展的時候,實現智能手機間的互聯隻是一部分,我們要確保各種類型的終端設備都能夠始終保持與雲端的連接,這是高通公司的願景,也就是實現人與萬物的智能互聯。高通正在朝這個方向驅動所有圍繞著邊緣領域的技術創新。

  如果我們看一下今天數據中心的增長,會發現數據量正在呈現指數級的增長,這恰恰是因為有數十億計的終端設備要實現和數據中心的連接。而高通的作用,是在數據中心之外,促成這數十億設備的連接。

  這種戰略已經反映在公司最新的業績中了。在投資者大會上,我們公布了截至今年9月的2021財年業績,高通全年收入中有38%,也就是相當於100億美元是來自於非手機業務。高通涵蓋的領域正在變得越來越廣,從智能手機擴大到了PC、擴展現實、汽車、網絡設備,以及消費級和工業級物聯網。

  《財經》:但是5G時代沒有帶來預期中的換機潮,物聯網的發展也依然遲緩。

  安蒙:我們對5G的增長和普及還是非常看好的。在過去兩年裏,保持連接,尤其是以更快的速度連接的重要性與日俱增。每個人都需要通過各類終端實現互聯,不斷地完成工作、提升效率。

  在過去一段時間裏,5G的增長體現出了極強的韌性。其實在疫情爆發之前,5G的增長已經超過了整個移動市場的平均增長率,2021年全球的5G用戶已經突破了5億大關,到2022年5G手機出貨量有望達到7.5億部,而且還在不斷增加。

  尤其在中國市場,5G的發展勢頭格外的好。今年10月,5G手機占中國所有手機出貨量的79%以上,幾乎所有的手機廠商的高端或旗艦產品都支持5G。也就是說,雖然市場沒有太多的增長,但是5G在增長,速度遠快於市場大盤。

  比方說驍龍8885G平台在支持的終端產品設計款型數量上,取得了驍龍平台有史以來的最好成績。這很大程度上得益於5G的普及,消費者也在升級,希望獲得更好的產品和更快的連接。

  而在一些5G網絡尚未準備就緒的市場中,手機廠商發布的旗艦產品也有支持5G的能力,驍龍888平台在這些市場同樣有不錯的表現。

  《財經》:在過去的一年中,全球的缺芯潮引發了芯片產業鏈各種各樣的聲音,那你認為對今天的全球芯片產業而言,什麽是最好的狀態?

  安蒙:全世界都正在認識到,打造一個富有韌性的半導體芯片供應鏈有多麽重要。如果說我們要從這次危機中學到些什麽,那就是芯片無處不在,芯片太重要了。

  今天全球範圍內的芯片供應挑戰也是全麵的,不僅僅是關於使用先進製程工藝的產品,而是涉及所有產品。比如驍龍平台包括的眾多組件,有可能其中也包括由中芯國際生產的芯片。

  在如今的疫情形勢下,全球經濟的數字化程度進一步提升,這不光是大企業要加快數字化轉型,小到哪怕一家普通的餐廳,在疫情之後都需要建立自己的網頁、推出線上訂餐的服務。許多人在家辦公後,需要經常以視頻會議的形式進行連接和協作,這些都需要更強大的帶寬和更強大的算力。

  當數字經濟發展到今天的水平後,對於半導體芯片的需求激增。這意味著我們需要打造一個有彈性的全球芯片供應鏈,而這已經被多國政府列入重要議程中。人們正在意識到,強大的芯片供應鏈在未來全球數字經濟究竟意味著什麽。

  作者為《財經》記者 

copyright © 2016 powered by 全球財經交易行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