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葉漸黃,丰收在望天氣微涼,收到手秋糧也臨近成熟。丰收在望
在旌德縣,收到手10多萬畝水稻已金黃一片,丰收在望收獲在即。收到手這裏的丰收在望稻田分布在山坡上,典型的收到手梯田風貌,層層疊疊,丰收在望如同一幅幅精美的收到手油畫。在北方,丰收在望亳州市譙城區種糧大戶焦魁的收到手高產示範田裏,玉米棒子日漸飽滿,丰收在望長勢喜人。收到手
秋糧約占我省糧食總產量六成,丰收在望是全年糧食生產的大頭。在遭遇持續高溫晴熱少雨天氣後,秋糧能否奪取豐收,備受關注。
“秋糧生產形勢總體平穩,具備穩產高產的苗情基礎。”省農業農村廳廳長盧仕仁介紹,據農情調度,目前全省3513.3萬畝水稻總體處於灌漿期,總體長勢與去年相當,預計產量基本能達到上年水平;1849.2萬畝玉米已進入灌漿高峰期,當前玉米平均百粒重14.15克、比去年增加1.66克;910.6萬畝大豆總體處於鼓粒期,一、二類苗比例達89%,較上年增加4.1個百分點。
戰勝持續高溫和幹旱,這樣的良好局麵來之不易。“各地農業農村部門正強化田間管理,做好收獲準備,把秋糧‘豐收在望’變為‘豐收到手’。”盧仕仁強調。
農業專家表示,當前正值秋糧作物災後恢複和產量形成關鍵期,後期可能還會遭遇伏秋連旱、寒露風等多個關口,抓好田間管理至關重要。農業農村部門已強化抗災生產工作部署,細化防災減災預案,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切實做好災害應對。加大技術指導服務力度,把中央財政4.35億元農業救災資金第一時間落實到田,以“一噴多促”為重點,促壯苗穩長、促灌漿成熟、促單產提高。統籌做好病蟲害防控工作,將病蟲害危害損失率控製在5%以內。
確保顆粒歸倉,需要提前謀劃秋收。
再過一段時間,全省秋糧就將陸續大麵積收獲。我省已強化機具調度,部署製定相關方案和預案,依托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組建一定數量的應急服務隊。及時開展機手培訓和機械檢修,提前做好240萬台套各類機具保養與調試工作。秋收期間,全省15萬台套聯合收割機要全部有序投入,確保6439萬畝秋糧搶收順利,力爭玉米、水稻機收水平分別達到86%、98%。
樹牢減損就是增產理念,秋收中,我省將在機收減損上挖潛力、做文章,引導農戶和機手選擇合適機具和適宜割期,因田因時調整參數,最大限度降低收獲損失,確保實現顆粒歸倉。
為保障秋糧品質,我省大力鼓勵即收即儲。發揮全省1.7萬台烘幹機械作用,推廣先進適用的烘儲技術,改善烘幹、儲存條件,收獲後及時烘幹儲存,減少糧食收獲後的黴變損失。積極推廣玉米適時晚收後熟技術,增加秋糧產量。
■ 記者 史力
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