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L先生因不滿退保費用
2025-04-19 09:41:33知識
【案例介紹】
L先生在某保險公司購買了一份年金保單,泰康惕保近期因資金緊張準備辦理退保業務,人寿根據保單合同約定中途退保會有損失,安徽L先生因不滿退保費用,分公法代通過網絡找到了一個“專業保險代理人”王經理,司提聲稱可以幫助L先生全額退保,醒警险非但需要L先生預先支付1000元押金,泰康惕保並承諾一旦退保成功,人寿押金將全額退還。安徽在辦理過程中,分公法代L先生按照王經理的司提要求提供了個人身份證、保險合同等重要信息,醒警险非並繳納了1000元押金。泰康惕保之後,人寿王經理以各種理由拖延退保事宜,安徽並失去聯係,L先生發現被騙。
【風險提示】
一、選擇適當的金融產品或服務
廣大消費者應根據實際需求,結合自身經濟情況和風險承受能力,選擇適當的金融產品或服務,勿受"退舊保新"、"高收益"等說辭誘導。例如,購買保險產品要符合自身風險保障需求和經濟能力,使用信用卡或貸款類產品應考慮借貸成本和還款能力,投資理財產品時應符合自身風險偏好和風險承受能力。
二、注重保護個人信息及財產安全
增強個人信息安全意識,保護好個人金融信息和家庭信息,避免出現信息外泄、信息盜用等風險,給自身信息安全埋下隱患。如發現合法權益受到不法行為侵害,應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
三、拒絕非法"代理維權"行為
非法代理維權組織或個人以"代理維權"之名,捏造事實、違背合同約定,不僅擾亂正常金融秩序,甚至涉嫌尋釁滋事和敲詐勒索。消費者應珍惜個人信用,不輕信虛假承諾,拒絕參與違背合同約定、提供虛假信息、編造事實的惡意投訴。
四、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消費者因購買產品或接受服務與金融機構產生糾紛時,請通過與金融機構協商、向行業調解組織申請調解等正規維權渠道提出訴求,不可輕信不法分子虛假承諾,切勿受慫恿參與違法違規活動,避免陷入法律風險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