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探索 > 正文

電影《梅豔芳》上映數日

2025-04-19 09:49:23探索

  電影《梅豔芳》上映數日,拜她所赐票房數千萬元,娱乐豆瓣評分目前為7.2,圈又有讚有彈。震荡

  讚的拜她所赐多是在讚梅豔芳本人,說電影讓人想起往昔,娱乐大量真實故事很好哭。圈又

  也有人說,震荡演員不像梅豔芳,拜她所赐也演不出她的娱乐風采。

  梅豔芳是圈又誰?

  香港的女兒、東方麥當娜、震荡百變天後,拜她所赐如果那麽容易就演出神韻,娱乐那梅豔芳也太好當了。圈又

  也有人討論劇情。兩個小時的電影,點了梅豔芳演藝生涯的幾個高光時刻,麵麵俱到,又略顯平淡。

  沒有辦法,梅豔芳離我們那麽遠,又那麽近。

  導演梁樂民回應,說梅豔芳一生的精彩故事可能得拍二三十部電影,如今隻是在她的一生中揀幾個故事,作為大家對梅豔芳愛的告白;

  電影監製江誌強七十高齡跑路演,說自己曾答應梅豔芳幫她拍一部留得住的作品,當年未能合作成功《十麵埋伏》,“覺得欠她一部電影”,現在還上了。

  有的事不能拍,有的事不好拍,有些事太瑣碎,最終呈現出來的大約是騰挪博弈後的效果,拍得好不好,觀眾自評。

  借這個由頭,我們也效法導演,揀梅豔芳另一些生平小事聊聊,當作是我們對她愛的告白。

  01

  無雙的巨星

  如果要數老黃曆排排坐,梅豔芳大概是華語選秀女星當仁不讓的鼻祖。

  1982年,梅豔芳參加TVB舉辦的第一屆新秀歌唱大賽,憑一首徐小鳳的《風的季節》,拿下冠軍金獎。

  據說當晚小鳳姐的電話被打爆:“你知不知道有個新秀唱你的歌,好厲害。”

  新秀大賽的參賽者一般都青澀稚嫩,隻有梅豔芳把這現場變成了個人演唱會,一顰一笑,顧盼生輝。

  “支持10號梅豔芳!”

  評委黃霑給出滿分,顧嘉輝則稱“藝術是沒有滿分的”,強行扣了一分,

  最後梅豔芳的分數超出第二名幾個身位,順利出道。

  有評委放話:“這樣的新秀,10年都出不了一個。”

  奪冠之時,梅豔芳離19歲生日還有三個月。

  有人覺得她小臉蛋稚氣未脫,卻台風穩健、頗有大將之風,問她:

  “你唱歌唱了得有……3年?”

  “是15年。我從4歲半就登台了。”

  “我記起當天的一個小歌女她身軀很瘦小我記起她於不高檔那一區共戲班唱些古老調舊戲院永都不滿座她照演以歌止肚餓舊戲衫遠觀不錯縱近觀穿破多”

  這是梅豔芳《歌之女》的歌詞,也是她童年生活的寫照。

  當年不少明星都出身微寒,最後憑努力得萬人矚目,梅豔芳也不例外。

  1963年出生的她,父親早逝,母親為拉扯幾個孩子長大,竟拉扯起一個所謂歌舞團,讓梅豔芳和姐姐梅愛芳到荔園去賣唱。

  荔園並非什麽高端舞台,它是當時香港最大的遊樂場,裏麵有個舞台。

  因生活所迫,四歲半的梅豔芳和姐姐一同兜售唱曲混飯吃,養活家中幾張嘴。

  稍大些了要上學,梅豔芳因為“歌女”身份遭人鄙夷,最後沒讀太多年書,被迫離開學校,專職賣唱。

  少女有變聲期,梅豔芳唱了太多以致唱啞,硬是啞得聲線低沉有韻味、啞出了一個渾厚女中音。

  於是便有了奪冠那一幕。她跟姐姐梅愛芳參賽,姐姐止步前30強,梅豔芳衝進決賽,拿下金獎出道,沒兩年就爆紅。

  為什麽梅豔芳能一炮而紅?

  社長幫大家溫習一下,榮獲1984年香港本地白金唱片榮譽(即銷量超過5萬張)的唱片,長這樣。

  當時的唱片大抵如此,正麵以幼圓字體書寫人名,搭配歌手笑容可掬的玉照一張。

  沒有任何不尊重的意思,隻是今天看來,這封麵實在頗有年代感。

  所以試想一下,在1983年,一個年輕人走進唱片店,在眾多笑容可掬的麵孔中,突然看到一張大麵積黑色、黑中帶紅、看不清人臉的唱片——

  這就是梅豔芳的第二張個人唱片《赤色梅豔芳》,封麵上,她身著紅裙,站在野火之中。

  她的裙裝那麽紅,讓人簡直分不清火和她。

  這張《赤色梅豔芳》,爆賣5白金(即25萬張,1白金為5萬張),主打歌曲《赤的誘惑》爆紅香江。

  負責包裝梅豔芳的是知名形象設計師劉培基,後來成了梅豔芳一生的摯友。

  爆紅的之後,是大爆紅。

  1985年,更出格、直白的《壞女孩》首周即賣40萬張(8白金),累計達72萬張,刷新了香港地區個人唱片的銷量記錄。

  主打歌《壞女孩》言語直白:

  “我暗罵我這晚變得太壞可否稍作休息坐坐身邊的他仿佛看透我仍如熊火一般不放開我我身一分一寸全變得酸軟像在求我別共愛意拔河……”

  再加上一些對情節、舉止和氣氛的細致描寫,這女性心底深處叛逆的聲音,在當時顯得過於前衛,結果一度被電台禁播。

  後來,梅豔芳到廣州開演唱會,禁不住歌迷熱情,在安可時唱了這首《壞女孩》。

  雖然敏感的詞句已經用“啦啦啦”代替,但還是被內地封殺7年。

  那之後大家都說,不如以後演唱會不要再唱《壞女孩》了。

  梅豔芳說不行。

  “歌迷有的就是聽了這首歌喜歡我,他們那麽熱情,要講義氣,不能不唱。”

  管他什麽條條框框,她照舊在舞台上輕舞蹁躚,像個自由自在的精靈。

  梅豔芳從來不會被什麽標簽所束縛。

  她此時剛剛20歲出頭,雖說在舞台上豔壓群芳,但還是一個小女孩,平時喜歡吃海鮮,水果喜歡香蕉、榴蓮,還愛喝可口可樂。

  動畫片《IQ博士(即阿拉蕾)》引進香港,梅豔芳擔綱主題曲兒歌。

  “靈感Q稱得上十分之高超創作力量同幻想會嚇你一跳小雲同小吉好重要美夢如炸彈開心的轟炸天空朗日也偷笑豬仔來啦~”

  一把童聲嬌俏可愛,一點都聽不出是那個唱“沒有辦法做乖乖”的叛逆女孩。

  據歌迷說,這麽cutie的唱腔,是因為梅豔芳當時賭著氣錄歌,故意唱成這樣,錄一遍就跑,沒想到大家很接受,主題曲大爆紅。

  動畫片正式開播時,她把大家請到家裏來一起看。

  主題曲播完,她急忙問大家:“知不知道這主題曲誰唱的?”

  大家猜,是不是陳慧嫻?還是某某某?

  梅豔芳氣鼓鼓地:“是梅豔芳啊!”

  導演關錦鵬曾說,梅豔芳在上世紀已經做了LadyGaga的事情。

  她號稱“百變天後”,唱片有型、歌曲real,舞台造型也豐富多彩。《時代周刊》亞洲版讚其為“東方麥當娜”。

  有摯友劉培基的幫忙,她有過《妖女》的邪氣十足,也有過《似是故人來》的典雅;有過《烈焰紅唇》的性感,也有過《夢裏共醉》的傳統。

  折衷中西,敢為人先,她成了獅子山精神的一個好注解。

  黑色鉚釘上裝,紮人眼,又攝人心。

  你可能不喜歡她,但你絕不可能無視她。

  從1985年起,梅豔芳連拿五屆香港十大勁歌金曲“最受歡迎女歌星”。

  拿到厭了,最後發聲明說不再競逐音樂獎項。

  於是各種頒獎典禮開始給她頒發各種“終身成就獎”。

  1998年,她獲得香港樂壇最高榮譽"金針獎";

  2003年,她更成為第一位獲得中國國家級音樂獎項——中國金唱片獎藝術成就獎的香港歌手。

  不到四十,梅豔芳就已經是受群眾敬仰的人民藝術家,把獎拿了一個大滿貫。

  這個年紀,人家大器晚成的還沒開始紅呢。 

  唱而優則演,後來梅豔芳開始跑去演戲。

  她的男裝扮相,完美詮釋什麽叫“三分譏笑,三分薄涼,四分漫不經心”。

  一字平眉,雙眼深邃,連小眼袋都對那憂鬱氣息有些增益。

  一吹起笛子,就吹亂大家的心。

  1988年,梅豔芳憑《胭脂扣》一片,先後勇奪金馬、金像獎影後、亞太區影展及台灣金龍獎最佳女主角。

  在戲裏,她飾演一個癡情名妓“如花”,與哥哥飾演的紈絝子弟相約殉情,結果在黃泉路上數十年不得,回到陽間尋愛。

  拍攝時,資方希望她能飛來飛去,穿牆遁地。

  梅豔芳:我身體不好,飛不了,大家主要看看我的美和我的演技吧。

  這個扮相著實驚豔,梅豔芳甚至想拿來做遺照,後因各種緣故作罷。但這不影響“如花”這個形象深入人心。

  02

  重情的義人

  梅豔芳姐死前立下遺囑封存遺產,每個月撥給媽媽7萬塊生活費。

  她熟知親人懶散的劣性,這樣細水長流,省得兩三年就敗光家產流落街頭。

  結果,梅豔芳剛逝世不久,媽媽跑去法院打官司要求繼承所有家產,一會申請80萬元環球旅行散心,一會申請補辦壽宴。

  法院判她敗訴,媽媽直接把梅豔芳生前的東西都拿出來拍賣,甚至包括梅豔芳演出時的貼身衣物。

  瑣碎又不體麵,是梅豔芳家庭的真實寫照。

  親情沒有著落,愛情似乎也走不通。

  電影將梅豔芳初戀近藤真彥塑造得像個好人,兩人因為唱片公司拆散,係因外力無法走到一起。

  但此人實則是個不折不扣的死渣男。

  明明在日本與一代甜妹、昭和歌姬中森明菜交往,卻瞞著梅豔芳與她交往。

  梅豔芳以為自己求得真愛,勇敢飛去日本追愛,結果一段時間後,渣男丟下輕飄飄的一句:“我們還是不要在一起了。”

  情愛不順。所幸,在演藝圈,梅豔芳找到了一班好朋友、好家人。

  回顧自己演藝生涯時,梅豔芳自己說,就4個字,“友情歲月”。

  圈中大大小小的人物都愛她,關係鐵的人太多了,劉德華、成龍、譚詠麟、曾誌偉……

  她還頑皮地以好友的名字,命名自己的三隻愛犬:Eric(曾誌偉)、阿叻(陳百祥)、阿倫(譚詠麟)。

  當時梅豔芳在圈中地位很高,相傳剛出道3年,21歲多的她就被TVB主持人稱為“梅姐”。

  這一聲姐,既表示知名度,也表示罩得住。

  當時,香港黑幫橫行,藝人地位不算高,常常被呼來喝去。

  於是,梅豔芳就和成龍、許冠文、譚詠麟、周潤發、張曼玉等一起發起成立了香港演藝人協會,她成為首位女會長,為演藝界人士爭取權利。

  劉嘉玲被《東周刊》爆料時,梅豔芳即以香港演藝人協會會長身份挺身而出,怒斥該周刊踐踏女性尊嚴,發起聲討大會,號召大家罷買周刊,得到業界一致支持。

  不僅出力,還出錢。

  誰有困難她第一個掏錢,誰來借錢她都答應,甚至有人說,想借錢不還,就找梅豔芳。

  後來有人統計,她前前後後居然借了幾千萬出去。

  在娛樂圈諸多親朋好友中,最為大家感懷的,是她跟哥哥張國榮的感情。

  兩人相逢於微時,都還沒走紅,到處去海外演出賺錢,慢慢就熟絡起來。

  梅豔芳晚上怕黑,哥哥就訂兩個中間打通的房間,告訴梅豔芳自己一直都在,什麽都不用怕。

  兩個人演出完也不怎麽出去玩,整天待在酒店裏看亦舒的小說。

  梅豔芳頗喜杯中物,有的時候出去喝酒蹦迪到半夜。

  哥哥在家打麻將不喜出門,但他會對著梅豔芳碎碎念。可能是被哥哥念得多,梅豔芳酒德不錯,小酌怡情,也算小雅。

  哥哥第一次個人演唱會,嘉賓就是梅豔芳。因為哥哥有點怕,有梅豔芳在,他放心一點。

  後來梅豔芳又做哥哥演唱會的嘉賓,故意穿了一雙高跟鞋去。

  她打趣道,每次來你演唱會,你都不讓我都穿高跟鞋。哥哥說,每個人都知道我矮的嘛。

  梅豔芳:“是啊,張國矮先生。”

  哥哥也拿身材清瘦回懟她:“梅豔竹小姐。”

  一次,周星馳在綜藝節目裏問哥哥,你跟梅豔芳那麽曖昧,有沒有假戲真做!

  哥哥笑稱:“我們是點到為止,再多一點點。”

  2002年,梅豔芳出道二十年,在紅館開演唱會。哥哥出現,合作一曲絕代芳華的《絕代芳華》,據說兩人根本未曾彩排。

  太熟悉了,有什麽好排練的?

  前一陣,伊能靜說,梅豔芳雖然藝術上登峰造極,但感情不順、遇人不淑,真慘。

  社長倒以為未必。

  登上藝術巔峰,高處不勝寒。

  如此錢銀免憂,閑時小酌,又得哥哥這樣的人生知己,足矣。

  次年,哥哥縱身一躍,梅豔芳幾乎崩潰,足不出戶為哥哥誦經,直至喪禮才抱病出席。

  送故友時,梅豔芳哭成淚人,崩潰虛脫無法站立,情深至此,見者心酸。

  03

  香港的女兒

  《梅豔芳》電影上映幾天後,貼吧的粉絲討論票房,被不熟悉梅豔芳的網友問:“梅豔芳為國家做過什麽貢獻嗎?”

  這話問到了點子上。

  金庸先生說,俠之大者,為國為民。梅豔芳對朋友友善,於公益更是不遺餘力。

  光是個人捐款就逾千萬元,帶頭募集到的善款更是數以億計。

  1993年4月18日,為了給西部貧困地區同胞籌集善款,“減災扶貧創明天”大型義演在人民大會堂上演。

  當時,張學友、劉德華均身著少數民族服飾,一個唱《康定情歌》,一個唱《掀起你的蓋頭來》。

  梅豔芳穿著旗袍和譚校長熱唱《你是我的女人》,全球直播,收視人群達到10億,為困難群眾減輕負擔。

  就在這年,梅豔芳正式成立自己的四海一心慈善基金會。

  首次籌款活動在加拿大,共籌得四百餘萬善款,均捐贈多倫多大學徐立之博士作為遺傳學研究。

  華仔有句金句,學到就要教人,賺到就要給人,感覺跟梅豔芳的“上天給了我這麽多,我左手接完,右手就應該多回饋一點出去”頗有相似。

  看到路邊流浪漢沒被子,她買了床被子抱著去送給人家,結果第二天被媒體報道說她追著非要塞給人家。

  梅豔芳曾在綜藝節目上坦誠自己獨身,以後可能進養老院,最後說沒關係,成龍、曾誌偉會養自己,一笑了之。

  一回頭,她就捐了一個長者服務中心。

  1995年3月,東華三院梅豔芳長者日間護理中心正式啟用,除獲政府獎券基金撥款資助外,梅豔芳捐一百萬元作為籌建費用,為區內60歲以上的體弱長者提供日間護理、起居照顧、複康及社交活動。

  梅豔芳曾多次過來陪老人家聊天唱曲,但後來她發現,明明很平常的事,最後卻會變成一個儀式,反而給老人家添麻煩,便改為捐款捐物。

  她受過什麽苦,便感同身受地不想別人再受這種痛楚。

  梅豔芳身體向來不好,自小熬夜工作、勞碌賺錢,就連傷風、感冒等小病亦較難痊愈。

  推己及人,1995年,她捐一百萬元成立“世界中西醫學抗癌協會”,由梅媽媽任該會主席。

  1996年,她又捐200萬元給瑪麗醫院用於辦新骨科手術室。

  梅豔芳行善不分海內外。加拿大頤康基金會及頤康中心主席王裕佳醫生表示,她當年前曾為該老人中心籌得十多萬加幣善款,造福了許多老人。

  多倫多等海外多個城市因此設立“梅豔芳日”以讚揚其慈善精神,2002年美國加州州長頒發梅豔芳“傑出慈善藝人”榮譽。

  2003年香港評選“抗SARS傑出獎”,梅豔芳以非醫療界人士的身份高票中選。

  有人說,在香港有實力拉起群星演藝的隻有兩個人,一個是李嘉誠,一個是梅豔芳。

  差不多就到了要說再見的時候。

  2003年9月5日,梅豔芳召開記者招待會,親口公開證實患上宮頸癌,並表示會與癌魔力戰到底:

  “我患上宮頸癌,但我從來沒怕過,一定會打勝仗!” 

  當年11月初,她更以抗癌勇士身份完成八場演唱會。

  繾綣歌聲長留歌迷心坎中,歌迷們欣喜,又擔心這演唱會耗盡她的心力。

  但梅豔芳一定要做這8場演唱會,因為她很清楚,再不做就沒得做了。

  既然要做,就要做到最美。

  梅豔芳對婚紗式設計的宮廷晚裝情有獨鍾,演唱會首日,她特別選了一襲金碧輝煌的鳳冠霞帔,為個唱揭開序幕。

  幫她做了一輩子造型的摯友劉培基已經退休,毅然回歸操刀,幫梅豔芳做出了讓她能嫁給觀眾的最終嫁衣。

  到謝幕時,梅豔芳更穿上白色婚紗,婚紗後拖兩幅長達十五米的輕紗,佩戴上十多年前已購下、價值六百多萬元的嫁裝鑽飾。

  借這次的演出機會,在深愛她的歌迷及好友前,她一圓多年的披嫁衣心願。

  此時的她,身體虛弱到了極致。後台有十部空調,她還是覺得冷。

  可一登台,她還是那個風華絕代的梅豔芳。

  最後一天的最後一刻,她穿著這潔白的婚紗,唱響了《夕陽之歌》:

  “要珍惜你身邊的人。”

  婚禮結束了。她一個人提著裙擺走上梯台,完成了最後的加冕。

  半張臉,消失在那頂不能摘下的頭紗下。

  臨散場,她揮揮手,聲音卻一如往常般洪亮有力:

  “拜拜!”

  電影到這裏已是尾聲,整個色調貼近時代,如霓虹般絢爛。

  觀眾覺得很好哭,哭得痛痛快快。

  不僅哭梅豔芳,也哭自己,用眼淚來對梅豔芳、對那個時代、對那個時代說你好、再見。

  還有很多事情,雖然沒拍,也值得一提。

  作家李碧華回憶,臨終前不久,醫生告訴梅豔芳癌細胞已擴散,今後不能再唱歌演戲了。

  梅豔芳:“是但(隨便)給我做一樣也好呀?……既是這樣,我便走了。”

  臨終前,梅豔芳囑咐好友,要歌迷不要哭,不要叫她的名字。

  梅豔芳走了,年僅40歲。她的離開,堪稱極盡哀榮。

  華仔等生前8位圈中親友為她扶靈,數萬市民相送,棺木則選用了數月前哥哥使用過的同款棺木。

  出殯前,梅豔芳生前最疼愛的8歲西伯利亞愛犬阿叻不肯進食,也隨她魂歸天國。

  今天,梅豔芳被稱為“香港的女兒”。這個稱呼其實有來曆:

  2003年5月,香港屯門醫院胸肺科內科女醫生謝婉雯在為“非典”重病患者插管治療時染上非典不幸殉職,因事跡突出,被頌讚是“香港的女兒”;

  次年梅豔芳葬禮舉行,治喪委員會向出席嘉賓分發紀念冊,上書“別矣,香港的女兒”,此後,這一稱呼也被傳媒、市民廣泛引用、認可。

  一個人,如果能做好自己的工作,在專業上有所建樹,便堪稱稱職。

  可如果一個人既能做好自己,又常為他人抱薪,還不顧自己的安危為他人奔走,那她就會被市民記住,受人敬仰。

  香港的兩位女兒,實至名歸。

  一生活出風範、痛過也愛過,成為傳奇和難以追趕的目標,梅豔芳不枉此生。

  多年過去,依然沒有人敢說自己是梅豔芳第二。

  世間也再無香港的女兒。

  2018年7月份,《小行星通告》中新增加了45顆小行星,其中,編號55383被命名為張國榮小行星,編號55384被命名為梅豔芳小行星。

  其實這些星星與我們相隔豈止萬裏,普通人誰又能分清那是哪顆。

  不過是一群人,一群不甘遺忘的人,將自己的思念,投射到那遙遠的星空之中。

  像哥哥生前唱的那樣,在某一個寧靜的夜,你仰望夜空,見星河燦爛。

  “當你見到天上星星,可有想起我。可有記得當年我的臉,曾為你更比星星笑得多。”

   

特別聲明:以上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新浪網觀點或立場。如有關於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於作品發表後的30日內與新浪網聯係。

最近关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