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廈門10家便利店開設愛心食物銀行 臨期食品免費發給市民
-市民免費領取了一瓶飲料。厦门陳立新攝
海峽網訊(廈門晚報記者高金環劉文輝通訊員劉啟國)今天上午10時,家便廈門愛心食物銀行見福分行軟件園店正式揭牌。利店临期這個特別的开设銀行裏擺放著臨期食品,市民可通過支付寶掃描二維碼免費領取,爱心每人每天限領兩份單品。食物食品市民這一探索臨期食品監管的银行新做法,在全省屬首創。免费
上午10時許,厦门市民楊彩虹來到見福軟件園店,家便她打開支付寶掃描專櫃旁的利店临期二維碼,隻花了3分鍾,开设就免費領取了一瓶飲料。爱心飲料瓶身顯示,食物食品市民保質期到2019年4月7日,银行上麵還有溫馨提示“請在保質期內食用”。楊彩虹說,看到提示後,覺得放心又溫暖。
據悉,參與試點“愛心食物銀行”的便利店共有10家,均來自廈門見福連鎖管理有限公司(簡稱“見福”),分別為湖光店、嘉禾店、武夷嘉園店、東孚物流園店、京華大廈店、欣悅園店、軟件園1店、仙洞店、霞梧裏店和幸福店。這10家店裏均設置了存放臨期食品的“食物銀行愛心專櫃”。
目前,廈門“愛心食物銀行”提供的臨期食品主要有麵包、水、飲料、食用油、方便麵等。根據“見福”的內部標準,食物距離保質期達到相應天數就界定為臨期食品,其中麵包為1天,水或飲料為20天,食用油為180天,方便麵為20天。
廈門見福連鎖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利表示,對於麵包、盒裝奶等食品,有需要的市民可直接到店領取;如有批量的糧油等商品,將集中通過慈善組織分發給符合民政幫扶條件的對象。但不論是何種方式發放,“愛心食物銀行”將始終堅持免費原則。
廈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食品流通處主任科員黃珊珊表示,推行和建立“愛心食物銀行”,是強化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創新做法,具有重要意義。首先,可以防範過期食品進入市場,減少食品安全隱患。近年來,有多起過期食品“二次回流”事件被曝光,原因是:目前,商場、超市等在食品臨近保質期時,將其退給供應商或廠家。有些不法廠家或商家為獲利,私自塗改日期、更換包裝後或再次加工,讓這些食品流入市場銷售。其次,可以減少過期食品回收後進行處理和銷毀所造成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消耗,有效減輕食品經營單位處理過期食品的負擔,也避免處置過期食品對周邊環境造成汙染。另外,這種做法還構築了一種新型的社會保障方式,能有效幫扶社會弱勢群體,提高低收入人群的生活保障水平。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聯合民政部門、市慈善總會,發動更多的食品經營主體加入‘愛心食物銀行’行列。”黃珊珊表示。
名詞解釋
“食物銀行”
是指食品生產經營企業把那些即將過期、但又賣不出去的食品,交由慈善機構組織收集起來,免費發放給需要食物的組織和個人。目前“食物銀行”已在全球多個國家以及我國部分城市進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