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個學期的幼兒園生活

时间:2025-04-17 04:06:14来源:编辑:

經過一個學期的幼兒園生活,孩子們在充滿愛的合肥環境中逐漸穩定情緒,慢慢適應集體生活,市长o事建立起幼兒園的江路接歸屬感。他們開始學習新的幼儿园教育集园衔生活技能,例如穿衣、团天進餐、成分长喝水、成饭件入廁等等,章吃大多數幼兒的自我服務能力較強,但是合肥也有一些幼兒存在著一些困難,在進餐現場就經常傳來這樣的市长o事聲音......

幼兒時期是培養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關鍵期、最佳期。江路接好的幼儿园教育集园衔飲食習慣可以讓孩子健康成長,並且終身受益。团天但多數幼兒在家由家長喂食、獨立性差、依賴性強、還有一手包辦等狀況。很多孩子存在不知道一口飯一口菜、挑食偏食等問題,這就需要老師們正確引導和培養,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為了培養幼兒良好的用餐習慣,改善幼兒挑食,減少浪費食物的行為,老師們開展了一係列的活動。

食物大調查

(一)問題一:“你為什麽會剩飯、剩菜?

通過談話和觀察,老師們發現,大部分幼兒不喜歡吃胡蘿卜、青椒、蘑菇、香菇、綠菜等食物。一些幼兒不愛吃肉類食品。個別幼兒等著老師去給喂飯,為了更好地了解孩子們喜歡與不喜歡吃的食物,開展了一次小調查——我喜歡吃……我不喜歡吃……

本次調查表通過親子合作的方式,從“我喜歡吃……”“我不喜歡吃……”兩個方麵調查了孩子對食物的喜好,原來孩子們對蔬菜類食物以及不易嚼動的肉類有著嚴重的挑食現象。老師們決定先從孩子們最不愛的蔬菜入手,改變他們對蔬菜的認識。

老師們動員家長買菜時帶孩子一起,教孩子認識各種個蔬菜,讓孩子了解蔬菜炒熟之前的樣子,拉近了孩子與蔬菜之間的距離,提升了孩子吃蔬菜的欲望。

(二)問題三:吃不下怎麽辦?

在和幼兒討論這個問題時,孩子們也是想出了各種答案......

孩子們七嘴八舌的說著,最後都一致同意應該多出去玩一玩,這樣可以吃的更多。於是,孩子們約定隻要天氣允許,每天都要出去活動玩耍。

多種途徑,調整飲食

通過調查和觀察,老師們根據不同幼兒的不同飲食問題做出了針對性的調整和改變。

1. 繪本故事:《如果不吃青菜》

2. 很多孩子不愛吃或者根本不吃 蔬菜,隻吃肉和米麵。這樣不但會造成孩子偏食,長期下去還會引起營養不良、腸胃不適、生長緩慢等很多問題。老師們通過繪本故事《如果不吃青菜》讓孩子們了解不吃蔬菜對我們身體產生的一係列影響,增加孩子們對蔬菜的向往。 

3.“一飯一菜 來之不易”

為了讓孩子們知道不能浪費食物,了解光盤的意義,老師們通過節約糧食的活動,幫助幼兒認識、了解了糧食的過程,使孩子們懂得一顆一粒的糧食都要經過播種,澆水、施肥,除草,收割、磨碎等漫長的生長過程和製作工序。幫助幼兒懂得食物來之不易。在生活中學會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碗裏的飯菜要吃光光。

4. 光盤行動

光盤行動期間,老師們都會為光盤小達人拍照,並獎勵小貼畫。每位小朋友都爭著做光盤小達人。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不用老師監督,大部分幼兒已經能夠主動光盤。走出幼兒園,回到家裏我們依舊將光盤進行到底。

四、我是進餐好寶貝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對於生活習慣和生活能力培養有明確的要求:“生活、衛生習慣良好,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其中,“3-4歲 幼兒能在引導下不偏食、挑食。喜歡吃瓜果、蔬菜等新鮮食品。”多吃蔬菜和水果才能讓小朋友的身體更健康。那麽良好的進餐習慣都有哪些呢?

進餐前:打泡泡洗手、毛巾擦手、趴桌休息傾聽故事、擺放骨碟

進餐中:有序排隊拿飯、一手扶碗一手拿勺、細嚼慢咽消化好、碗裏的飯菜吃光光

進餐後:拿取毛巾擦嘴、接水漱口、玩會桌麵玩具、閱讀繪本

五、食物“走進”區角

孩子們對食物越來越感興趣,在區角中也是可以發現食物的身影,在閱讀區閱讀關於食物的繪本,在益智區玩有關蔬菜的拚圖,在美工區進行水果蔬菜的拓印,用粘土進行蔬菜的裝飾活動,在植物角種植了大蒜寶寶並定時的為大蒜寶寶量身高......

家園共育,科學銜接

 “一日生活皆課程,生活即教育。”進餐是幼兒園一日生活和家庭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環節,良好的進餐習慣可以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

  小班時期是培養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關鍵期、最佳期。好的飲食習慣可以讓孩子健康成長,並且終身受益。但多數幼兒在家獨立性差、依賴性強、還有一手包辦等狀況。希望以下幾個方法能夠幫助家長朋友們。

循循善誘,引導幼兒正確使用小勺

相信很多家長對於握勺這件事有著相同的看法。實際上孩子會不會使用勺子是幼兒神經係統對肌肉活動的控製和調節能力的體現。並且熟練正確地使用勺子是幼兒獨立生活的基礎。那麽你的孩子握勺姿勢究竟正不正確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右手變成小手槍,

手槍朝上拿勺子。

左手扶住小盤子,

不掉飯粒不漏菜。

用兒歌的方式能夠幫助孩子更快更好地記住拿小勺的訣竅。

除了要引導孩子正確的使用小勺,我們還應該給孩子提供鍛煉的機會。在家可以在開口的塑料框上貼個娃娃頭或者動物頭,在碗裏放點花生和小糖果,讓他們學習用小調羹喂娃娃和小動物吃飯。

耐心引導,打消孩子依賴心理

有的孩子明明會自己動手吃飯。但是在進餐時,他們會把小手抱在胸前,手不拿勺也不扶碗,就等著大人去喂,依賴心理嚴重。

當大人去喂飯時,孩子能一吃一大口。對於這樣的現象,家長要和老師之間的教育保持一致性:堅決動嘴不動手。

我們可以這樣做:

1.多提醒幼兒,堅決不喂飯。

可以提醒孩子自己動手吃也可以坐在旁邊看著他,幫他把飯菜保溫,但是堅決不能喂他。

2.先盛少量飯菜,再逐漸增加,直到吃完。

從少到多。當孩子獨立吃完飯菜後,可以用語言誇讚鼓勵他們,建立獨立吃飯的自信心。

自我服務,注重餐後衛生教育

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凡兒童自己能夠做的,應當讓他自己做”。收拾餐具、擦嘴、擦手,這些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就應該讓他自己做,這也是培養孩子自我服務的能力。

在“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提供孩子自我服務的機會,慢慢地讓他們“從不覺到自覺”,“從被動到主動”,孩子們逐漸就能獨立自主,慢慢成為習慣。(彭聖茹)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6 powered by 全球財經交易行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