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上存水庫水麵微波蕩漾

时间:2025-04-24 04:49:03来源:编辑:

廈門晚報訊(記者 朱惠嫣 朱亞聖 顏梅麗)驚蟄時節,厦门霧氣氤氳,大力上存水庫水麵微波蕩漾,推进提升水質清澈如一塊碧玉。水利今年2月,工程供水“廈門第二水源”長泰枋洋水利樞紐工程順利完成環保竣工驗收,建设供水試運行又向前邁出一步。城市

作為水資源“先天不足”的韧性沿海城市,廈門多年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有239立方米,厦门不足全省的大力10%。為了破解這一難題,推进提升廈門大力推進水利工程建設,水利逐步織密管道水網,工程供水加快完善水資源保障體係。建设到2035年,城市廈門將構建“八源四橫四縱”的水資源配置格局,為城市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水資源保障。

原水供應多源並濟互連互通 保障各主力水廠雙水源雙通道

根據《廈門市水網建設規劃(2022-2035)》,到2035年,廈門將構建“八源四橫四縱”的水資源配置格局,形成多源並濟、互連互通的原水供應體係,保障各主力水廠雙水源雙通道,解決廈門東部的缺水問題。

“八源四橫四縱”水資源互聯互通中的“八源”包括九龍江北溪引水、長泰枋洋水利樞紐工程、閩西南水資源配置工程、閩江北水南調等4個外調水源;還有石兜水庫、蓮花水庫、汀溪水庫群、溪頭水庫等4個本地水源。

“四橫”水網格局的“四橫”是指四條東西向的輸水幹線,包括九龍江北溪引水—海滄—集美—翔安、溪頭水庫—石兜水庫—翔安、石兜水庫—蓮花水庫—汀溪水庫—竹壩四庫連通、閩西南水資源配置工程廈門輸水線路。

“四縱”水網格局的“四縱”是指四條南北向的輸水幹線,包括溪頭水庫—海滄、長泰枋洋水利樞紐工程—石兜水庫—本島、汀溪水庫—同安—翔安、曾溪—翔安。

市農業農村局(水利局)一級調研員林福順介紹,廈門將繼續通過“外引、內連、增蓄、節約”等係統建設,提升城市供水韌性。在“外引”上,重點配合省裏規劃,建設閩西南水資源配置工程,同時開工建設北溪引水左幹渠提升改造工程;在“內連”上,繼續分步推進中線工程,實現主力水廠雙水源雙通道;在“增蓄”上,重點開展海滄溪頭水庫擴建工程,還有翔安曾溪生態水庫工程的前期研究;在“節約”上,持續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開工建設西源引水渠,汀溪總幹渠防滲加固工程。

長泰枋洋水利樞紐工程 年均可向廈門供水約2.1億立方米

長泰枋洋水利樞紐工程是廈漳兩市共同依托九龍江流域,實現跨區域、跨流域水資源配置的大型水利樞紐工程,主要由上存水庫、尚吉水電廠、溪口水閘、溪口—許莊引水隧洞組成。其中溪口水閘和引水隧洞於2017年8月完工具備通水條件,上存水庫於2020年3月下閘蓄水,2024年12月完成環保配套項目石兜水庫前置庫工程施工。

枋洋工程可穩定地向廈門輸送潺潺原水,與北溪引水工程攜手,在水量調配方麵優勢互補,構築起廈門市安全可靠的原水供水體係。目前,廈門市政水務集團正有序推進工程試運行的各項工作,在供水水質保障上,始終保持著每日取樣檢測的高標準,確保水源水質安全無虞。

從長泰枋洋鎮到廈門,一灣龍津溪清水是如何穿越重巒疊嶂奔湧到廈門的呢?

長泰枋洋水利樞紐工程通過上存大壩攔蓄九龍江支流龍津溪的水,經過電站發電後沿河道流入溪口水閘,水閘將水位抬高後經13.8公裏的有壓引水隧洞,龍津溪的水就靠重力自流入廈門集美區石兜水庫,預計每年可以向廈門供水約2.1億立方米。該工程將與九龍江北溪原水共同承擔廈門的主要供水任務,兩個水源工程占全市供水能力約80%,可以緩解廈門中遠期水資源供需矛盾,提高廈門的供水保障能力。

汀溪水庫群供水管道改造 同翔片區供水網絡將進一步完善

汀溪水庫群位於同安,不僅是同安也是翔安的主要水源。然而,由於原供水管道使用年限久,破管事故頻發,管道改造迫在眉睫。去年10月,汀溪-翔安原水工程二期(汀溪-舊324國道段)項目工程正式開工,項目主要建設1條主管、3條支管以及5處聯通點。其中,主管長10.84公裏, 3條支管長3.32公裏,總長14.16公裏,建成後輸水規模為7.80立方米/秒。

廈門安居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汀溪-翔安原水工程二期項目負責人楊奕泵介紹,目前1#支管管道已安裝完成,總長1.66公裏,末端與汀溪水廠連通正在施工中。該項目為線性工程,多點麵開展施工,規劃西洋路段場地清表已完成,主管道部分即將進場。

隨著項目的投產,原先的無壓供水也將改善為有壓供水,不僅可以減少沿線的一些泵站啟動,起到節約能耗的目的,還能減少沿線水量漏損,進一步提升水廠供水保障率。

據悉,汀溪-翔安原水工程二期(汀溪-舊324國道段)預計明年底完工,遠期主要供給翔安南水廠和翔安北水廠,遠期最大年供水量可達2億噸,約占這兩個骨幹水廠總供水量的60%。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6 powered by 全球財經交易行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