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樂民間藝人傳承梅花剪紙藝術
——用手藝守藝 用匠心創新
一把剪刀、长乐传承一張紅紙,民间梅花通過虛實相生的艺人艺术線條、疏密有致的剪纸構圖,將漁鄉生活的长乐传承萬象與人們的情感濃縮其中。在長樂,民间梅花梅花剪紙藝人們手中的艺人艺术剪紙作品散發著別樣魅力。
劉美壽製作剪紙作品。剪纸陳佳雯 攝
今年初,长乐传承第六批長樂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公布,民间梅花“梅花剪紙”成功入選,艺人艺术讓這一紮根於梅花古城民間藝術沃土的剪纸技藝迎來新的發展契機。作為當地出名的长乐传承剪紙藝人,劉美壽已經和剪刀、民间梅花紙“交流”了幾十年,艺人艺术不斷為梅花剪紙注入新活力。
劉美壽與梅花剪紙的緣分,要從兒時說起。他出生在梅花鎮,父親是老漁民,母親和外婆都是當地有名的民間剪紙藝人。小時候,他常看著長輩們用剪刀在紅紙上“飛舞”,不一會兒,一幅幅漂亮的圖案就誕生了,那些作品對他來說就像神奇的玩具。
到了七八歲,劉美壽開始幫忙剪燈花和喜慶用字,那時起,他便踏上了剪紙藝術的實踐之路。隨著年齡增長,劉美壽開始嚐試自己創作小動物和人物形象,逐漸成長為一名技藝精湛的剪紙藝人。
劉美壽的剪紙作品將他的人生經曆與梅花剪紙特色緊密相連。以他近期創作的“五福臨門”為例,作品中央“福”字穩若磐石,四隻振翅蝙蝠暗合“四方來福”,城牆紋樣間寒梅吐蕊,遊弋的魚群象征年年有餘……這不僅體現了梅花剪紙的精妙構思,更融入了他作為漁家人對生活的理解和期許。
為讓梅花剪紙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劉美壽積極探索創新之路。他將梅花剪紙元素巧妙融入服裝設計,依據款式和風格,點綴在領口、袖口,使傳統剪紙與現代服飾完美融合;他還一一實驗剪紙在不同材質上呈現的效果,最終選定防水絲帛材料,讓剪紙成功應用在帆布包、油紙傘、扇麵等物品上。如此一來,梅花剪紙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中實用而又美觀的裝飾品,受到市民遊客們的喜愛。
如今,受家庭環境的熏陶,劉美壽的子女也投身其中,對他來說,剪紙已成為一種文化傳承。“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更多人認識、了解並喜愛梅花剪紙文化,讓這一傳統美術在新時代綻放更加絢爛的光彩。”他說。(記者 宋亦敏 通訊員 陳佳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