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包開水和沙發

时间:2025-04-16 22:18:23来源:编辑:

今天中國青年報版麵頭條聚焦我區文化館“青年文化夜市”,相约向春越來越多的安徽年輕人

在這裏享受著文化的“盛宴”……

“我出個題,什麽東西能吃能喝又能坐?而行”

“猜不到呀!”

“麵包開水和沙發!”

“哦,這個答案還可以是年文3個?”

“對啊,我這不是化夜何跟用了‘和’,並列麽!人都”

“那我要是說雞蛋牛奶和板凳是不是也對?”

“當然是啊,但你沒答出來啊!安徽”

文化藝術中心二樓劇場內,而行年輕相聲演員和年輕觀眾在此起彼伏的央媒有关歡笑聲中互動。合肥本土青年藝術團隊“嘿馬喜劇”拿出獨門絕活——《喜劇拚盤》,聚焦融入單口喜劇、年文相聲、化夜何跟漫才、即興表演、魔術脫口秀、sketch等表演形式。節目內容幽默詼諧,緊貼現實生活,根據現場觀眾反饋隨機給出節目內容,給予觀眾更多元、更新穎、更獨特的觀演體驗。

“很炸裂、很過癮、很放鬆!現場都是年輕人,氛圍很好。”今年29歲的陳一新看完這兩小時的惠民演出後稱讚連連。


讓每個年輕人都成為文化惠民活動的參與者

 

一家國企做企劃策劃工作的陳一新平時工作節奏快、壓力大,得空就想放鬆一下神經。之前就參加過“青年文化夜市”舉辦的“吉他裏的音樂世界”分享會,在古典吉他彈奏和民謠彈唱的氛圍裏沉醉。此次活動前一周,他在公眾號上看到預約信息後立馬報了名。

陳一新所說的“青年文化夜市”正是包河區麵向18-40歲年齡群體發起的創新服務項目。包河區文化館新館自2019年開館以來,吸引和服務了周邊不少市民。受限於傳統的場館開放時間和服務項目,之前走進文化館的以老人和兒童為主。



“為了讓公共文化服務更精準化,優化參與群眾年齡結構,從去年開始我們以項目製為抓手,組織係列活動,讓更多年輕人融入群眾文化。”包河區文化館館長潘傑介紹,考慮到青年群體文化活動時間大多集中在晚上,文化館將開放時間延伸至晚上9點,在提供閱讀、自習、觀展等基礎服務外,在前期調研和摸排基礎上,文化館免費開設舞蹈、民謠吉他、瑜伽、古箏、朗誦講座等年輕人呼聲較高的藝術普及項目,同時定期舉行惠民演出。

30歲出頭的餘敏,是包河區一家企業的普通白領,區文化館離她家不過公交車一站路的距離,因此她經常帶5歲女兒來文化館親子讀物區閱讀。

一次閱讀中,她無意中在館內的海報上看到了“青年文化夜市”活動內容,多年來蘊藏心中的文藝細胞被釋放出來,她報名參加了吉他培訓課程。

“都說親子教育‘身教大於言傳’,我也想通過自己的學習帶動和鼓勵孩子。這種感覺很奇妙,以前都是我看書,等著孩子學習興趣課。現在是孩子看書,而我去上課,結束了再一起回家。”餘敏說。

她觀察到,自己的態度也影響了孩子,女兒對學習新事物更加專注也更有熱情。如今,隻要“青年文化夜市”開展活動,她都會盡量抽出時間參加。連日來舉辦的“吉他裏的音樂世界”分享會、“嘿馬喜劇”文化惠民演出現場,她總帶著孩子一起參加。

“最初報班隻是考慮陪孩子方便,但時間久了,我真切感受到文化夜市給年輕人帶來的改變。我們更願意接觸新事物、更願意去參與社會活動。音樂熏陶也讓家庭氛圍比以前更融洽,和孩子的話題也更多了。”在餘敏的期待中,“青年文化夜市”可以長期辦下去,慢慢地陪伴她進步,未來教學內容還可以更豐富多樣和更加精準。

“年輕人對於課程的熱情是我們沒有想到的。就拿這次文化惠民演出來說,網上預約開通不到10分鍾,門票就被訂光了,能看出大家對公共文化服務的旺盛需求。”潘傑說。

讓藝術活動成為年輕人的愛好和習慣

 

每周二晚上古箏教室裏,85後張筍作為唯一的男生顯得格外醒目,盡管居住在十幾公裏外,但每周他總是第一個到教室,練習時也絲毫不鬆懈。“童年都有武俠夢,當時看到電影《笑傲江湖》裏的古箏彈唱非常羨慕,但家庭條件有限,自己也覺得男孩不適合學古箏就擱置了。”張筍在機緣巧合下知道了包河區“青年文化夜市”培訓班的信息,便在工作之餘前來嚐試。

“老男孩”每周去練習古箏,張筍在同事和朋友眼中成了“另類”,但找回了“追夢”感覺的他並沒有放棄。如今的張筍,回家後不再隻是躺著刷手機,閑下來的時候,他翻翻音樂書籍,背背詞譜,忙得不亦樂乎,仿佛回到了學生年代。“讓我最感動的是,老師經常鼓勵我們好好練,以後加入咱們的民樂團,說不定還能上台表演呢。”張筍說。

老師的鼓勵和承諾並不是空穴來風。自“青年文化夜市”項目開展以來,包河區堅持邀請專業師資來培養服務青年,教師隊伍中有來自安徽省藝術職業學院的任昊老師,有教齡十幾年的吳紅寰老師,包河區和美之聲朗誦課堂邀請來了安徽朗誦藝術學會會長許北雄。

目前,“青年文化夜市”項目先後吸引400多名優秀青年文藝骨幹參與到群眾文化活動中來。合肥民族樂團、市民合唱團、風行舞團、新公園話劇社、遇見室內樂團、新青年劇社、青年教師藝術團等一大批優質文藝社團紛至遝來、應運而生。


潘傑介紹:“這些團體中,有些是原本就有的,有些是因為藝術追求自發組建的,有些是慕名青年文化夜市報名加入的,有些是整合藝術培訓優秀學員建立的。各行各業的年輕人樂在其中,交到誌同道合的朋友,濃鬱的氛圍,讓文化藝術內化為年輕人的生活習慣。”

藝術青年的文化反哺

 

今年3月31日晚,在包河區鳳凰劇院內,一場“包河之春”民族管弦樂音樂會精彩上演。團長兼指揮和超帶領著這支70人的合肥民族樂團為市民送上一份春日文化大餐。

這支民族樂團的成立、成長與包河區的“青年文化夜市”密不可分。

和超與包河的緣分始於多年前,從音樂學院畢業後他一直從事自由職業,但內心始終有個民樂團的夢。他身邊有一群學習音樂專業的年輕朋友,大家一拍即合,計劃組建自己的民樂團。

潘傑得知這群年輕人的想法後,就給予大力支持,給他們提供練習場地、演出舞台。和超介紹,樂團被確定為“青年文化夜市”的重點建設團隊,包河區文化館安排了專門的樂隊排練室,購置了大型樂器,定製了演出服裝,樂團得以穩定發展,吸引了一批畢業於專業音樂院校的年輕人,目前樂團已有70多人。


近年來,合肥民族樂團先後舉辦了“國樂印象”合肥市民族管弦樂新年音樂會、上海藝術節合肥分會場民樂專場等多場演出,還獲得了長三角民樂演奏大賽的金獎。

藝術源頭積蓄“活水”,文化甘霖又反哺文化民生。如今,順利當選包河區音樂協會主席和區文聯副主席的和超,不僅積極帶領團隊參與包河的文化惠民演出,孵化了麵向6-12歲孩子的少兒中樂團,還參與創作了民樂組曲《湖韻三章》,主動投身到“青年文化夜市”的藝術培訓中,挖掘藝術人才。


走進夜色中的包河區文化館,閱讀和自習區內,年輕人在燈下苦讀、暢遊書海;文化活動區域內,多樣的藝術培訓和社團活動讓文藝青年們沉浸在藝術世界裏。


“我們計劃初夏時節帶著文化夜市青年骨幹走進美食特色街區罍街,舉辦一場音樂會。用文化搭台,助力文旅融合,鼓勵更多青年人參與進來。”潘傑說,優化公共文化服務成效,激活文化陣地使用效能,這份使命任重道遠。希望用文化之光點亮青年人健康向上的文化夜生活,讓暢享“文化夜宴”成為青年人生活的常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6 powered by 全球財經交易行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