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吃旅遊文化節為載體,花生酱海峽兩岸美食文化在沙縣交流碰撞
當“花生醬”碰上“鳳梨酥”
東南網12月12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羅昱倫 見習記者 莊紫怡 通訊員 許琰)7日,当碰以“食尚兩岸·香聚沙縣”為主題的上凤第二十八屆中國(沙縣)小吃旅遊文化節暨第二屆海峽兩岸美食嘉年華在三明市沙縣區拉開序幕,吸引全國各地的梨酥遊客尋味而來,同品美味小吃,花生酱共敘兩岸情誼。当碰
本次活動秉承節儉、上凤特色理念,梨酥共開展文體、花生酱美食、当碰政務三大類活動27個項目,上凤吸引700餘名台灣同胞前來參加。梨酥活動發揮沙縣區“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優勢,花生酱突出海峽兩岸美食文化交流主線,当碰為進一步宣傳展示沙縣小吃旅遊文化品牌,上凤推動兩岸共同弘揚中華文化,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搭建平台。
美食碰撞證情誼
穿梭於各具特色的項目現場,“兩岸融合”“心靈相通”俯拾皆是。
循著小吃城仿古的石板路走街串巷,在道路兩旁“士林大香腸”“大黑鬆汽水”等充滿台灣元素的標牌指引下,一間古色古香的“沙縣閩台客棧”映入眼簾。推門進屋,醒目的“黃家酥屋”櫃台上,冬筍餅、鳳梨酥等原汁原味的台灣食品一應俱全,一旁的工作人員正忙著製作花生醬蛋卷,濃鬱的香氣四散開來,吸引不少遊客進店圍觀品嚐。
“我就是被這香味‘誘惑’來的。”市民莊女士舉起手中咬了一半的蛋卷說,“酥酥脆脆的口感我很喜歡。”“還有這花生醬鳳梨酥,聽說是店裏的‘明星產品’。”朱女士接過話茬,向記者推薦道,“清香的鳳梨酥配上醇厚的花生醬,兩種滋味融合得很好,非常值得一試。”
“我們根據當地人的口味偏好,精心調配了多款‘花生醬+’特色美食,市場反響良好。”沙縣閩台客棧負責人黃昱皓說,閩台兩地一衣帶水,飲食文化同根同源。“衷心希望兩岸同胞能借著小吃節契機,開展更多交流,就像這花生醬與鳳梨酥一樣,碰撞出更耀眼的火花。”
在“九份芋圓燒仙草”美食攤前,往來的食客絡繹不絕。“我家從奶奶那輩就開始做芋圓了,算是一門家族手藝。”來自台灣新北市的吳嘉華是這方美食攤的主人,看著遊客品嚐自家甜品時享受的神情,她感到十分開心。“我想把這份傳統台灣味道帶到這裏,讓大陸朋友也嚐一嚐。”
“早就聽說沙縣小吃的名聲,剛到沙縣,我就去吃了這裏的拌麵與扁食。”台灣攤主胡弘鴻熱情地將熱氣騰騰的餐品遞給顧客,台灣“大腸包小腸”、爆汁一口腸等是他的招牌。“我要抓住這次機會,好好學習一下地道小吃的做法,回去給台灣食客嚐嚐鮮。”
小城升騰煙火氣
鼓聲隆隆,肉香濃濃。午後的東門古街顯得尤其熱鬧——“食尚兩岸·香聚沙縣”兩岸小吃技藝千人體驗活動在此舉行。包括600餘名台灣同胞在內,近千名嘉賓齊聚,在當地小吃製作指導員的指導下,興致勃勃地體驗扁肉與蒸餃的製作流程。
“肉餡一次不要沾太多,輕一點別把皮弄破……”台灣遊客葉文吉向前微微傾身探頭,仔細觀察小吃指導員的每一個動作,認真學習包扁肉。看著自己親手製作的成果下鍋蒸煮,他的臉上滿是笑容:“很興奮,第一次體驗與這麽多人一起做小吃。大家互幫互助,共同完成任務的氛圍讓我覺得非常溫馨。”
身著學士服,對著手機鏡頭記錄製作過程的點點滴滴,台灣世新大學學子謝礎與林芷翎憑借獨特扮相,在現場吸睛不少。“與台灣口味相近的美味小吃、適宜的氣候和濃厚的曆史韻味,讓我們感覺非常舒適。”臨近畢業的兩人,期待用這次獨特的交流體驗為學生生涯畫上圓滿句號。
“人們常說,一座城市的煙火氣與飲食文化息息相關,沙縣的人間煙火讓我印象深刻。”在大陸交換學習的謝礎深有感觸,“希望能借交流機會多走走看看,感受更多曆史人文。”
陣陣蒸汽升騰,一鍋鍋扁肉蒸餃新鮮出爐,兩岸嘉賓圍坐在圓桌旁,一邊品嚐凝聚著辛勤勞動的美味蒸餃,一邊輕鬆地話著家常。以小吃為媒,相隔兩岸的心在此相融交織。
路跑情牽兩岸心
8日清晨,天氣微涼。沙縣如意湖濕地公園內卻聚集了熙熙攘攘的人群,在領操員的帶領下舒展身體,為即將開始的“食尚兩岸·香聚沙縣”2024年海峽兩岸小吃美食路跑做熱身準備。
“我喜歡跑步,爭取今天跑個前幾名!”“聽說這回有不少小吃,我是來‘一飽口福’的。”還未開賽,選手便討論起各自的參賽目標,熱烈的氣氛驅散了初冬的寒意。
氛圍歡快、獨具城市特色的美食路跑,是本屆小吃節別出心裁的創意。與傳統比拚速度的跑步比賽不同,全長5公裏的活動賽道上,設有4處美食品鑒站點,提供豆腐丸、金包銀等沙縣小吃以及鳳梨酥、牛軋糖等台灣美食。穿行於青山綠水間,選手可根據喜好,或追求速度,或品味美食,在健康綠色的路跑氛圍中感受濃鬱的美食文化。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這種邊運動邊吃的活動,感覺非常有趣,趁周末帶孩子來體驗一下。”尤溪跑友田先生在網上看到消息後,第一時間報了名,“讓孩子感受來自寶島的特色美食文化,寓教於樂。”
除了趣味氛圍與可口美食,兩岸同胞間攜手同行的真情,更為活動添上一抹亮麗底色。
“這塊兒路滑,小心腳下。”“吃了東西後慢點跑,當心岔氣。”……賽道上來自陌生人的句句暖心提醒,給初來沙縣的台灣選手高妍柔留下深刻印象:“起初是抱著好奇參加比賽,可賽道上選手互相照應的話語給了我別樣的親切感,大家本就是一家人。”
數據顯示,活動開幕4天以來,沙縣區共接待遊客49.72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約3.37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