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下午5時許,在安徽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監護室內,岁男死亡進行著一場特殊的童脑儀式。一對中年夫婦向躺在轉運車上、父母帶著呼吸機和氧氣瓶的让孩兒子做最後的告別,母親哽咽著親吻孩子的样继麵頰,輕聲呼喚著孩子的续世乳名。此時男孩已沒有自主呼吸,看無法聽到父母的岁男死亡呼喚,在進入手術室後,童脑他的父母生命將以另一種方式存續於人間。
男孩小奕今年9歲,上小學三年級。样继據其母親惠女士回憶,续世11月25日淩晨,看已經入睡的小奕突然在夢中大喊“媽媽,我頭痛!”,被驚醒的惠女士立即來到小奕身邊,發現孩子表情痛苦、呼吸急促,並伴有惡心嘔吐。惠女士立即叫醒孩子父親,簡單處理了孩子的嘔吐物後,將其送往離家最近的醫院搶救。
初診醫院CT檢查顯示,小奕左側小腦半球大量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在送往醫院的過程中,小奕病情逐漸加重並深度昏迷,入院時呼吸心跳已停止,立即予以心肺複蘇等搶救手段緊急搶救,經過十幾分鍾的搶救,小奕恢複了心跳,但其腦幹反射、自主呼吸未能恢複,此時已無手術治療的可能,初診醫院給予呼吸機輔助呼吸及升壓藥物維持血壓。為尋求進一步救治的希望,11月27日下午,家人通過救護車將小奕送至安醫大二附院ICU繼續治療,經過兩天的積極治療,病情仍無好轉,醫院組織神經內科、重症醫學科等多名專家會診後判定,小奕已符合腦死亡標準,腦出血病因可能是腦血管先天畸形。
“在醫學上,診斷腦死亡等於判定一個人的死亡。”安醫大二附院器官捐獻OPO(人體器官獲取組織)辦公室主任張明介紹,在得知小奕生命已無法挽回之後,其母親主動提出了捐獻器官的想法。
“他才9歲,來人間一趟,要更有意義一點,他以前在作文裏寫到,我要做有意義的事·······”孩子母親惠女士含著熱淚告訴記者,“孩子還太小了,我們想讓他繼續活著,看看這個世界,以這樣的方式,小奕的生命也在別人身上得到了延續。”據孩子父親介紹,小奕平時性格陽光開朗、熱愛運動、品學兼優,在班級擔任班幹部,深得老師和同學的喜愛,之前身體也一直健康。“孩子母親提出器官捐獻之後,我非常讚成。孩子的哥哥以及看著孩子長大的姑姑、姑父等親屬也非常支持,認為這是一件有意義的事。”
11月29日下午6時,在安徽省紅十字會器官捐獻協調員的見證下,安醫大二附院對小奕進行了器官獲取手術。小奕的肝髒、雙腎和一對眼角膜將捐獻給等待移植的患者,為至少5人帶去光明和生的希望。
“我國目前器官捐獻與等待器官移植病人的供需比為1:30,即每30名患者等待1個器官。”張明指出,“公民逝世後器官捐獻需要所有直係親屬同意,包括配偶、父母和成年子女。未成年人逝世後器官捐獻需父母同意。”此外,捐獻者的腦死亡原因需明確,還需滿足無癌症或惡性腫瘤、無敗血症和特殊感染等條件。(劉理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