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探月工程的工程每一步

时间:2025-04-19 21:44:44来源:编辑:

在中華民族“敢上九天攬月”的长征追夢征程中,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負責研製的火箭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助力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探月長征五號運載火箭憑借出色的工程適應能力、強大的长征運載能力、豐富的火箭發射軌道、精準的助力入軌精度脫穎而出,成為“嫦娥”奔月的探月最佳搭檔,助力探月工程的工程每一步。五戰全勝是长征研製團隊不斷追逐夢想、勇於探索的火箭結果。

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分別在2013年12月2日、助力2018年12月8日將嫦娥三號探測器及嫦娥四號探測器準確送入預定軌道,探月是工程唯一一型兩次發射“嫦娥”探測器的火箭。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執行嫦娥四號探測器任務過程中,為保證火箭準時執行任務,原本需要1個月完成的17次測試工作,要求12天內完成。

總裝總測團隊采用合並“同類項”的方法按時完成工作。測試前,總裝總測團隊開展通知單和指導文件的再學習;測試總指揮對每位測試人員設計交底;測試過程中出現的突發情況,積極與設計人員溝通。前期的充分準備,讓測試人員提前解決潛在問題。例如,按照現有流程,一次測試要拆裝電纜4次,一次需要幾個小時時間,且流程複雜、工作量大。在梳理當前工藝規程,並將可合並的測試合並後,一天就完成了4次全箭測試和2次分係統測試。

2020年11月24日,長征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將嫦娥五號探測器送入地月轉移軌道。這是自2019年12月27日長征五號遙三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算起,長征五號係列運載火箭在332天內實現了“四連捷”,作為航天複雜係統工程,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研製呈現出強耦合、強約束、高風險、高動態的典型特點,每一次成功都不是對上一次成功的簡單複製,而是站在新起點上,用更高標準和更嚴要求,從零開始做好每一項工作。

研製團隊結合長征五號遙五運載火箭特點開展了質量控製工作,製定了“4+23”的質量管控措施,對火箭發動機等4項工作開展了專題分析,對產品製造、驗收及總裝測試等環節采取質量控製措施23項,包括火箭飛行關鍵動作指標閉合分析、設計特性全集分析與控製分析確認、焊縫質量專項檢查確認、環境適應性分析等。

麵對“零窗口”挑戰,研製團隊大力開展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應用科學的工作方法和思想方法,結合任務特點製定發射方案,開展發射場流程精細化再造,以“零窗口”“零故障”的完美表現,實現了高密度執行重大航天工程任務,連戰連捷的“自我超越”。

祖先的探月夢想由來已久,神話故事中,嫦娥服下丹藥,飛上月球。如今,現實中的“嫦娥”,在長征係列火箭的托舉下,已五度成功奔月,為探月工程搭起天梯,托舉中國人的探月夢想走向更深更遠。

copyright © 2016 powered by 全球財經交易行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