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4月5日訊(福建日報報業集團記者 陳盛鍾 通訊員 許文泉 唐淑婷)仲春時節,枇杷之乡莆田市城廂區常太鎮的勇闯枇杷園裏處處是果農采摘的忙碌景象,一箱箱“致富果”從這裏被送往全國各地。产业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新路大力發展綠色、枇杷之乡特色農產品種養,勇闯推進農產品加工業轉型升級,产业實施農業品牌精品培育計劃,新路打造特色農業產業集群,枇杷之乡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勇闯
常太鎮枇杷種植麵積約2.5萬畝,产业有著“中國枇杷第一鄉”美譽。新路近年來,枇杷之乡該鎮實施“品種培優、勇闯品質提升、产业品牌創建”行動,大力推廣三月白、香妃等枇杷新品種,創建“常太枇杷”“圳湖枇杷”等品牌,打造種、產、銷、遊融合發展的枇杷全產業鏈,全鎮枇杷全產業鏈產值突破4.5億元。
優品種 提效益
走進東圳庫區南岸的常太鎮嶺下村,漫山遍野的枇杷樹鬱鬱蔥蔥,一簇簇包裹著銀色套袋的果實掛滿枝頭,果農忙著采摘成熟的枇杷,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3月初,當地三月白特早熟白肉枇杷開始成熟,迎來收獲期。“這個品種清甜爽口,鮮嫩多汁,風味極佳。”果農張德聰說,作為“開春第一果”的三月白枇杷,收購價每斤三四十元,供不應求。
三月白枇杷是省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選育的白肉枇杷新品種,由白肉枇杷和早鍾枇杷雜交育成,成熟期早,口味酸甜,品質上乘。2019年,嶺下村開始引種三月白,經過幾年推廣,全村種植麵積達800畝,占全部枇杷種植麵積的三分之一。
早年,常太鎮主要種植果實大、果味清香的解放鍾枇杷,栽種麵積一度超過九成。然而,解放鍾價格較低,果農麵臨“豐產不豐收”的困境。近年來,該鎮與省農科院、市農科院等建立合作關係,聘請全國枇杷領軍人物林順權、鄭少泉深入調研分析,重新係統規劃品種布局,啟動改良換種“萬畝計劃”,下大力氣培優枇杷品種。
“常太是全省種植三月白枇杷最多的區域之一,嫁接數量超過8000畝。”常太鎮鄉村振興發展中心主任施方芳介紹,白肉枇杷的經濟效益是傳統品種的好幾倍,為產業振興增添了強勁動力。
該鎮還根據不同區域的土壤、氣候條件,繪製詳細的改良區域分布圖。在庫區南麓片區規模推廣白肉枇杷種植;在莒溪片區示範推廣豐產穩產、錯峰成熟的優良品種;在東青片區推廣耐寒耐儲存的枇杷新品種。如今,常太枇杷果期從每年3月初持續到5月底,產期明顯拉長,形成豐富且層次分明的品種結構。
創品牌 謀共贏
日前,在常太鎮渡裏村的莆田市宏耕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枇杷種植園裏,省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研究員蔣際謀正帶領團隊成員向果農傳授枇杷種植新技術。
宏耕農業種植枇杷150畝,引進先進的智慧果園管理體係,開發智能化種植管理綜合平台,建成智能化生產環境采集係統,對枇杷園的氣象、土壤、水源進行實時監測。
“科研人員幫助企業解決技術難題,讓企業更加從容地應對多變的市場需求。”宏耕農業總經理蔡向偉說。
農產品品牌建設,是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環。常太鎮注冊了“常太枇杷”國家地理標誌商標,推出“常太枇杷”“圳湖枇杷”品牌,推動常太枇杷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眼下,該鎮正著手推進“常太圳湖”枇杷區域公用品牌1+N創牌策略,鼓勵農場、企業孵化自主品牌,打造更加多元的品牌矩陣。
為推動枇杷產業從“單打獨鬥”向“抱團發展”轉型升級,該鎮整合嶺下、鬆峰、洋邊等6個村級合作社以及1家省級龍頭農場,成立常太枇杷專業合作社聯合社,搭建服務平台,打造共富工坊,不斷壯大聯合社實力和經營活力,帶動成員和農戶走出一條聯合合作、多方共贏的現代化發展道路。
常太枇杷聯合社理事長、嶺下村黨支部書記陳敏表示,聯合社實行集約化、規模化經營,統一分揀、包裝、分單派單,打造利益聯結機製,既保證農產品的產量和質量,又增加了經濟效益。
延鏈條 增活力
枇杷膏、枇杷罐頭、枇杷花茶……走進嶺下村可樂家庭農場展廳,各式各樣的特色枇杷深加工產品琳琅滿目,令人目不暇接。
枇杷全身都是寶,《本草綱目》中記載,枇杷具有潤肺、止咳、健胃、清熱的功效,枇杷皮、葉、花、核等均可入藥。
“枇杷的產業價值,遠超其鮮果本身。”可樂家庭農場負責人張海欽表示,“我們通過線上線下聯動,將農場生產的特色枇杷衍生產品、鄉村旅遊伴手禮等銷往北京、上海、廣西等地。”
“既要種好枇杷,也要做好枇杷深加工,提高枇杷的身價,實現枇杷產業‘細水長流’。”陳敏介紹,嶺下村積極探索,推動枇杷葉、花、果多元化開發,推出枇杷加工係列產品,依托直播帶貨、枇杷宴等活動打開銷路,戶均枇杷年收入上萬元。
同時,常太鎮還聚焦農文旅融合發展,致力打造集賞花、摘果、農事體驗、研學等於一體的多元化鄉村旅遊,推動三產融合發展,增加枇杷全產業鏈價值。
不久前,城廂區筱塘小學博物社團組織學生來到嶺下村開展勞動教育實踐活動。活動中,學生走進田間地頭,參與枇杷套袋、枇杷采摘等農耕活動,體驗傳統農耕文化的魅力,在實踐中收獲成長的喜悅。
常太鎮鎮長許宇宙介紹,該鎮結合資源稟賦,布局遊覽自然風光、尋訪紅色足跡、感受生態家園、體驗現代農技等多條特色旅遊線路,串聯起九龍穀、東圳水庫、馬院閩中遊擊區革命紀念館等多個景區景點,發展以枇杷為主題的鄉村旅遊、休閑農業、養生療愈、研學團建等新業態,實現農文旅深度融合,激活鄉村振興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