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建筑建模技术記者從“世界第一特長螺旋隧道——新晉高速韓口隧道BIM技術施工應用”項目部獲悉,信息該項目創新采用建築信息建模+(BIM+)技術,为隧通過信息管理係統,道建集成BIM模型、设装上智進度計劃、建筑建模技术環境監測、信息安全監測、为隧人員定位等多個子係統,道建對工程質量、设装上智進度、建筑建模技术安全、信息環保進行全方位控製。为隧
“我們不再隻把BIM+技術當成簡單的道建動畫展示工具,而是设装上智把它變成了指導工程實施的智慧大腦,讓施工更安全、更高效、更精準。”承建新晉高速韓口隧道的中建路橋集團新晉高速項目部經理穆朝華介紹說,韓口隧道內岩性變化複雜,容易發生坍塌、岩溶、岩爆,項目人員利用勘測圖紙數據生成地質斷麵模型,方便預判風險。在隧道工程中,項目人員根據圍岩的堅硬程度和完整性,劃分了不同的圍岩等級。
在BIM+技術繪製的三維圖上,紅色代表危險程度高的Ⅴ級,綠色代表相對安全的Ⅲ級。隻需看圖,大家就明白對不同的圍岩要采取不同的開挖方式,對技術難度也能做到心中有數。這套信息係統還連接了洞內空氣質量監測設備,實時監控施工空氣質量和氧氣含量,保護施工人員健康。
BIM+物聯網技術還讓管理更高效。“我們在隧道口、隧洞內,以及施工台車上都安裝了攝像頭,在辦公室裏就能監控視頻,提高了管理效率。施工區域山高路窄,去現場頗費周折,遇上天氣不好,繞到隧道出口就需要2個小時。現在通過視頻監控發現問題,工程師可遠程聯係處理,直接指導、觀看整改,節省了大量時間。”穆朝華說。
此外,隧道施工一般需要提前報工作量,而BIM+工程提取技術可以自動計算每一段工程需要多少鋼筋和混凝土,而且每個批次的材料都上傳了識別碼,一旦發現問題,可以第一時間追溯同批次產品,精準減少損耗。未來,韓口隧道施工現場還將設置多種傳感器,實時采集地表沉降、拱頂下沉等數據,匯入BIM+進行分析,指導施工監控和預警,進一步提升隧道工程的智慧、安全水平。記者馬愛平通訊員王紹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