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初,灾区豫北農田的农民夜晚冷風颼颼,河南浚縣衛溪街道西長村村民常世民家的寒潮10畝地正在進行旋耕,“已經比往年晚了20多天,赛跑馬上寒潮要來了,抢种得趕緊把小麥種上。小麦”
河南浚縣素有“洪水招待所”之稱,已进今年7月下旬的入秋豫北洪災,涉及浚縣的播扫5個蓄滯洪區全部啟用,近60萬人受災。尾阶
“7月下旬泄洪後,灾区地裏的农民水達到2米多深,種的寒潮玉米絕收了,當時想著,赛跑這麽大的抢种水,小麥也難種上了。”常世民說。
隨著洪水退去,從9月開始,當地政府組織開展田間挖溝排水工作,到10月初,大部分田地裏的積水基本排完了。但土地還比較濕,拖拉機無法下地,還需晾曬。
常世民說,正常情況下,每年寒露(今年是10月8日)左右種小麥,今年種子就得選適合晚種的。另外,耕完之後需要晾曬一兩天才能種。
在浚縣小河鎮埽頭村,70歲的楊金順夫婦正在用三齒釘耙翻地。“這半畝多地太濕了,拖拉機進不來,但肥料都撒進去了,不翻地肥料就浪費了。”楊金順氣喘籲籲地說。
在遭遇嚴重秋淋秋澇天氣侵襲的陝西省渭南市,趁著積水散去不久和田地尚未上凍的“空檔期”,農民們正抓緊時間,力爭將小麥種子盡快播撒入田。
“嗡嗡嗡”,一架架裝滿了麥種的無人機飛向不遠處的田地。看著自家300畝河灘地上飛過的農業無人機,渭南市華州區下廟鎮新建村農民藺紅學鬆了口氣。他說,這場農業無人機進行的“小麥飛播”,解決了他的大難題。
今年的強秋淋天氣對陝西多地的“三秋”造成了嚴重影響,很多地塊至今仍有積水,播種成了問題。“你看這地裏全是泥,人和機器都下不去。”順著藺紅學手指的方向,記者看到,一大片地全部都是雨後泥濘。
“如果小麥再不種,我就得等到來年了。”藺紅學聯係了渭南綠盛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想看看無人機能不能幫幫忙。
很快,渭南綠盛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石宇峰就帶著3台極飛農業無人機來到地旁,準備作業。記者看到,農業無人機全程由專業人員操作,裝種、起飛,按規劃好的線路和高度在空中播撒,種子沒了再返航續加,幾個小時就完成了飛播。
“地不凍,隻管種。”石宇峰說,無人機的快速撒播可以讓種子在土地上凍前及時入土,而且播撒均勻,省時省力,一架無人機一天可以飛播300畝以上,確保小麥及時足額足麵積播種。
受10月份水災影響,山西省運城市有積水的農田麵積達118.6萬畝,小麥播種出現大幅延遲。運城市夏縣胡張鄉西穀村種糧大戶穀王學今年計劃播種小麥1900畝,但由於地裏太濕,他直到11月初才開始播種,到11月11日,穀王學搶種了不到1700畝。
“剩下的200多畝已經不能再種小麥了,天氣降溫了,種下不出苗,種了也白種。我準備用剩下的這點地來年種點其他作物。”穀王學說。
農業農村部的數據顯示,截至11月3日,全國小麥已經播了83%,進度比常年略慢3.4個百分點,但是偏慢幅度已經比前期最慢的時候收窄了25個百分點。其中受秋雨影響比較大的河北、山東、河南、陝西、山西五個省,高峰期日播超過1400萬畝,目前小麥已經播種了94%,進入了秋播掃尾的階段。
耕完地晾曬一天後,常世民家的小麥終於趕在寒潮到來之前種上了,“種上了就有希望,明年就有盼頭。”常世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