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係基於公開資料撰寫,快手僅作為信息交流之用,史上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最重战开
在愛奇藝的快手掩護下,快手(HK:01024)開啟了裁員模式。史上愛奇藝能否通過“去冗節流”走出積屙值得懷疑,最重战开但快手蹩出困境的快手彈性還是有的。某種意義上,史上快手這次通過霹靂手段,最重战开進行的快手組織架構的收縮與重置,是史上一個信號:
快手曆史最重要一戰,開場了。最重战开
01
命運
“一個人的快手命運,當然要靠自我奮鬥,史上但也要考慮到曆史的最重战开進程”。關於快手的傳聞與爭議很多,但一個不爭事實是,它的商業模式基本盤,的確還在受到曆史進程的庇護:
1:視覺,仍是迄今為止,人機交互最核心的人體機能器官;
2:UGC(用戶生成內容)仍是互聯網周期以來,最有成本與網絡優勢效應的生產方式。
“1”“2”相乘:短視頻,仍是紅利封頂大氣候下,為數不多能夠進行正向對衝的一種規模性注意力經濟。
盡管在與抖音的耐力賽中,被甩得越來越遠,奈何時無更多英雄(注:視頻號貨幣化策略和數據還不清晰),使得在這條仍將延綿至少3-5年的黃金賽道(時間長短取決於新的人機交互硬件的滲透與普及)上,快手身後竟無來者。
更重要的是:
縱向看,4億多-5億多MAU(月活),相較流量飽和型APP,理論上還存在明顯提量空間;
橫向看,基於推薦算法,短視頻尤其是直播帶貨,相較圖文樣式傳統電商,實踐證明,它屬於更符合“人體工程學”的新一代電商模型。
縱橫之下,麵對幾乎無從抵抗的抖音,壓力已經來到淘寶、京東和拚多多一方。客觀上,也使得快手在移動互聯網經濟版圖中的戰略位置,暫無可替代。
以上綜合,盡管在抖音這個參照係裏,快手方方麵麵都有不盡人意之處;但以整個互聯網經濟為參照係時,它的綜合比較優勢又仍是較為突出的。
從內向外看,聚焦電商,做大這種比較優勢,是快手當前根本性出路。從外向裏看,平衡抖音,是其他以電商平台為核心的外部勢力對快手最大的冀望。
內外雙重動力構成同心圓,這是快手避免隕落——甚至再造第二個成長高峰的最優路徑。路徑明晰,Allin電商時不我待,快手史上最重要一場戰役已隨著組織架構的大變局,悄然開場。
02
明牌
其實在複雜的2021年裏,市值“膝蓋斬”後的快手也並不需要給市場講出什麽新故事、新增長點(類似於技術創新、出海成果、產業互聯網等),畢竟短視頻賽道仍然是互聯網行業中很具商業效益的組成部分。
我們傾向認為,快手的未來早已與電商強綁定。
快手的最大商業潛力還是在於電商業務,這幾乎就是快手打出的明牌。2021Q3,快手直播電商的季度GMV大概在1700億左右(大概年6800億GMV),貨幣化率為1%。
兩個維度橫向對比同行業水準:2020年抖音全年GMV在5000億元上下,天貓直播在4000億元左右,快手為3800億元。在用戶量明顯小於抖音(近7億MAU)和淘寶(7億多MAU)的情況下,快手4億多MAU已經非常接近淘寶直播的交易規模,說明其電商轉化效率很好。
而快手1%的貨幣化率顯著低於各大電商平台,要知道拚多多大概在3%、阿裏電商業務在3.7%,京東在這一維度的指標約7%左右,這反映出快手電商業務存在向上的潛力。
那麽,快手為什麽表示短期內不會調整貨幣化率?我們認為,快手前期的低貨幣化策略一來有利於吸引商家,二來是為將來規模化後整合供應鏈優化商品質量做準備。
電商的衡量指標終歸是“人、貨、場”,快手電商的最大缺點(實際上也包括抖音電商)在於商品單一、品牌化低、質量不高等問題,平台對供應鏈缺乏管控,主播對產品優劣也缺乏辨別能力。在這種情況下,用戶不會長期交智商稅,所以哪怕是短期提高了電商的貨幣化率也難以帶來長久的盈利。
今年以來,快手電商在“高速增長、低貨幣化率”的情況下,在供給側實現了較大改觀,利於將來支撐起“高貨幣化率”。
2021Q3,快手電商用戶的平均月複購率達到70%以上,平均內容粉絲觸達率為62%;快手小店對GMV的貢獻率穩定在90%(同比提升18.6%);其供應鏈“快分銷”在過去一年帶來的分銷業務訂單量同比增長3618%,有超過350萬主播通過快手分銷平台進行選品和銷售,打造了1000多家GMV破億的商家,快手也開放了1000多個三級品類。
快手這種以“時間換空間”的打法讓它未來的電商業務具備一定的想象空間。
它現在的單季度“電商收入=1700GMV*1%”為17億元,如果按照3%的貨幣化率計算,單季度收入將增漲至51億元;在這基礎之上,如果單季度GMV再提高到2500億,那麽電商收入則達到75億元。相比於2021Q3經調整淨利潤虧損48億而言,電商業務具備扭虧的可能性。
不過,市場對快手電商貨幣化率的空間看法不一,原因在於:
1、由於快手用戶肖像與拚多多類似,而拚多多的單款爆品機製和整合供應鏈能力要強於現階段的快手,所以快手電商未來2%的貨幣化率會比較合理;
2、主播帶貨源於商家和主播雙向選擇的結果,而快手“快分銷”的模式類似於嚴選,從打造爆款提高變現率的角度看,市場那隻看不見的手更容易選出爆款商品,從而使平台更容易提升貨幣化率。
03
新跡象
毫無疑問,私域轉公域會刺痛快手的頭部主播,影響他們的直播和帶貨收入,進而影響平台收入。但從平台角度看,平台向公域流量傾斜一來能夠重新掌握平台流量分配權,二來能夠有效彌補快手長期缺失的廣告業務收入(基於公域流量的“後背”抖音已經幫助母公司字節跳動實現年廣告收入超過2300億元,占總營收超過77%)。
事實也如此。
如今在快手的秀場和電商直播中,排名靠前的已鮮有此前的六大家族身影;而直播付費用戶規模也從2020年的6000萬降至目前的4500-4600萬,打賞用戶的流失很明顯;而2021Q3快手的在線營銷業務已突破單季度100億元關閘(而隨著公域流量的增長,這塊業務還能夠保持高於行業的增長率);年中時期其每日活躍主播數保持在190萬水平。
不過,付費用戶的ARPPU提升也很明顯,這很可能與采購內容和新興主播的崛起有關;而2021Q3直播收入在連續至少6個月下降後首次實現環比7%的增長,也可能意味著一個新的直播生態和秩序的形成。
實際上,快手主導流量分配權之後,“廣告、直播、電商”三塊業務的增長也能夠適度由快手自行按需要把控。以前是不得不被頭部主播捆綁在直播秀場裏,現在可以根據自身整體商業最大化考慮分配流量。
此外,這種私轉公的流量分配機製並不會破壞快手“社區”和“私域”的屬性,因為社交場景下更利於直播帶貨。手握流量權後,快手能夠在中尾部播主中,通過扶植優秀且具備潛力的播主進行帶貨直播(無論是對播主還是平台,直播帶貨收入的增長潛力要高於秀場直播),從而更為有效的拉動電商的增長。
而近期快手組織架構的調整,也利於快手統籌一盤棋。
04
最大製約
從“天時地利人和”三個角度來看,快手組織架構調整重奪流量主導權是“人和”,發力直播帶貨構建電商供應鏈是“地利”,維度在“天時”上快手難有力挽狂瀾的擇時機會。
如果快手的這些變化是發生在兩三年前,我們相信市場對快手的質疑會小很多很多,但站在一個新的時點(2021年的移動互聯網可能是未來10年中最好的一年),快手的新氣象還不足以讓市場買賬。
20世紀頭十年是互聯網的紅利期,第二個十年是移動互聯網紅利期,不管第三個十年是什麽,但業內普遍認為移動互聯網的流量紅利已然消失殆盡。字節跳動在商業化產品部全員大會上確認,其廣告收入已有半年時間處於停滯增長狀態,而其DAU日活用戶也長期處於6.5億水平區間。
在這種“天時”條件下,快手通過“買量”的方式,欲把DAU從3億提高至4億的難度不言而喻——就像是蘋果超過諾基亞、特斯拉超過豐田,是因為智能手機和電動車是新興增量;全球PC機市占第一的聯想長期沒有被超越,並不是因為天賦異稟,而是在與PC機本身沒有演化出新的增長賽道。
換言之,短視頻存量環境下快手還要向抖音、視頻號搶奪新增用戶,若成功必定會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經典商業案例。
05
底牌
進一步看快手未來還存在哪些可能性,不妨再換一個維度看這家公司未來發展的命運。
當前時空背景之下,短視頻行業之上,是經曆多年形成的互聯網陣營,以騰訊和阿裏為主要分割,再以京東、美團、字節、拚多多等為次要分割。它們之間的競爭出現在每一個互聯網的新賽道之上,遠的有長視頻、共享經濟、直播,近的有短視頻、社區團購等。
直播帶貨,毫無疑問是最新一代,甚至可能是最強一代的流量變現的途徑。
在反壟斷政策背景的當下,它必然會出現比以往更為強烈的競爭關係。目前直播帶貨表麵出現“一超兩強”的局麵,以2020年為對照,抖音約5000億GMV、淘寶4000億GMV、快手3800億GMV,其中,抖音大概有90%的GMV要跳轉至淘寶京東拚多多等第三方平台,而快手則是90%來自於快手小店(即自營店)。
所以,本質上,抖音已經成為傳統電商最大的直播帶貨渠道,那麽直播帶貨的真正玩家就變成了“兩強”,即淘寶和快手。
從整個產業生態角度看,圖文時代的電商代表京東和拚多多在直播時代已有掉隊之嫌。尤其是京東,在近年來電商GMV首次超越淘寶後,又在直播電商時代再次落後於淘寶,勢必不會上罷幹休。
但電商直播的資源已然向淘寶、快手、抖音聚攏,京東直播也隻能依靠其“618電商購物節”的自然流量和邀請明星帶貨的組合方式用來“刷數據”,難以具備商業性和持續性。所以,京東需要一個強綁定的直播電商代理人——至於是去做錦上添花還是雪中送炭的事,終歸需要一個決斷。
而快手的第一大股東是騰訊,後者占有他21.57%的股份。所以本質上,騰訊通過入股的方式不僅卡位了圖文時代的電商,也拿到了躋身直播電商時代的一席——何況它還有視頻號。其與字節之間的競爭微妙關係,也進一步決定了快手存在的價值。
即使淘寶直播風生水起的阿裏係,在短視頻維度有天然短板,淘寶直播相比抖音、快手這種更為複合的人際關係商業平台,具有天然的短板。所以在下注短視頻,維係電商生態問題上,其亦有更深層次考量——整個短視頻生態越平衡、越分散對其下注越有利。
綜合種種,快手二度崛起的底牌,還在於它對整個移動互聯網生態的借勢。這是它的最大彈性所在。
衝向戰場,需要一隻能征善戰的軍隊——這也是市場對快手最懷疑的地方。邏輯已經清晰,快手史上最重要一場承上啟下的戰役已經打響,接下來,就看它自己的造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