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心扮共同扮靚家園

时间:2025-04-19 08:17:32来源:编辑:

原標題:廈門湖裏區:“小路長”上崗 齊心扮靚新家園

湖裏實驗小學的小路长學生們正在凱悅新城小區裏撿拾垃圾。

東渡二小的厦门心扮學生們分發垃圾分類宣傳材料。

每周三下午,湖里湖裏人人都是区上城區“美容師”。黨員幹部變身路長街頭問診、岗齐誌願者走街串巷潔淨家園……如今,靓新家园這支隊伍又迎來新成員。小路长

湖裏區率先推進區屬小學與社區、厦门心扮小區結對開展潔淨家園活動,湖里首批9所小學百餘名“小路長”已上崗,区上他們也於每周三下午最後一節課,岗齐攜手老師、靓新家园家長一同深入小區、小路长走進樓道,厦门心扮共同扮靚家園。湖里

教好一個孩子,影響一個家庭。此舉也是湖裏區提升城區文明水平,擴大“快樂健步走,文明齊動手”潔淨家園活動覆蓋麵、實踐性和時效性的生動實踐。

潔淨是最好的名片,文明是最美的風景。湖裏人正用實際行動爭當文明城區創建的領跑者、小區治理的參與者,形成全區動員、全民共建、全力創建氛圍,共同打造一流城區環境、營商環境。

踐行文明風尚 一家三代爭當環保達人

“花蛤屬於什麽垃圾?”“其他垃圾!”“正確,它是硬殼的,所以不屬於廚餘垃圾……”稚嫩的聲音在草坪上響起,小學生們正圍成一圈,爭相搶答。一旁的家長們也聽得津津有味,為自家的孩子感到自豪。昨天,在湖裏街道和通社區半山臨海小區,來自東渡二小的近百名學生和家長一起參加了“小手拉大手”潔淨家園活動。

“廚餘垃圾有幾種,瓜果皮殼飯菜剩,垃圾裝袋要紮緊,亂扔亂拋可不成。”現場,同學們用充滿正能量的文藝表演,為家長和居民講解了垃圾分類、移風易俗、文明交通、遠離煙草等相關知識。隨後,同學們就組成了4支隊伍,在小區裏撿拾垃圾、分發宣傳手抄報。

積極答題、認真撿拾,一年級學生李律衡十分活躍。他的奶奶蔣素環笑得合不攏嘴——原來,孫子天天回家都跟家人講解垃圾分類,鼓勵大家一起潔淨家園。因為環保做得好,老師還獎勵了他三十幾張“激勵卡”呢!這不,蔣素環全家現在都成了環保達人。

在湖裏區轟轟烈烈的“潔淨家園”活動中,學生能做些什麽?事實上,他們不僅能協助清理小區樓道堆積雜物、清掃樓道衛生,還能在小區的路麵、中庭、綠化帶撿拾垃圾,勸導小區內和沿街的店家做好“門前三包”。

結合文明創建,學生能做的事就更多了——垃圾分類、移風易俗、保護環境,一個孩子就能帶動一個家庭,影響一座小區的環境。在孩子的帶動下,家長自然成了“潔淨家園”的常客。家庭環境大掃除、清理房前屋後、清洗樓道地板、清潔房間臥室,營造衛生整潔的居住環境或是參與社區的集體行動,都離不開他們的身影。

參與“小手拉大手”潔淨家園,已是湖裏廣大師生的新時尚。康樂小學與康樂社區組織“潔淨家園”快閃表演,家長和孩子一起設計節目,一起上街實踐;翔鷺小學與翔鷺社區攜手,帶著“綠娃小小誌”誌願服務隊走進小區美化家園;金安小學黨支部把黨旗插進金安社區,讓團員、少先隊員在小區裏服務居民;金山小學的孩子們則以“隻有一個地球”為主題開展文明宣傳,動手清掃垃圾……

參與小區治理 小手拉大手凝聚新力量

“看,這裏有一根煙頭,我撿出來扔在你的袋子裏!”彎著腰走在樹叢邊,幾位小誌願者像掃描儀一樣,仔細檢查裏麵有沒有垃圾。煙頭、廢紙團、可樂罐……雖然小區的環境挺整潔,但還是有那麽幾條“漏網之魚”被孩子們發現了。你撿我裝、相互配合,小誌願者們動起手來,這片樹叢很快變得幹幹淨淨。

場景轉換到禾山街道禾山社區凱悅新城小區。陣雨過後,地上還有水花,湖裏實驗小學四年(4)班的40多名學生就來到這裏,開展“潔淨家園”活動。這些小誌願者們被分成兩隊——一隊向小區外的商戶分發傳單,上門宣傳“門前三包”;一隊走進小區,幫著清理垃圾、擦洗公共設施。

“才幾分鍾就彎了好幾次腰,環衛工人叔叔阿姨們可真辛苦。”用工具撿起紙片、扔進袋子,再彎腰重複動作,小誌願者林可欣的臉上冒了汗。“所以我們要學好垃圾分類知識、少扔垃圾,讓環境更美麗。”她一邊檢查著草叢,一邊對記者說道。

一次“小手拉大手”的誌願服務活動,不少家長、老師和社區工作者也是主力軍。家長蔡娟娟就是其中一員,上周三,她讀三年級的孩子剛剛參與了一次“潔淨家園”活動。“以前他看見紙團都視而不見,現在走在路上,都會主動撿起垃圾。”蔡娟娟興奮地對記者講述兒子的變化,眼神裏充滿自豪。一旁的家長趙燕青也告訴記者,自己讀二年級的孩子參加“潔淨家園”活動後,變得更有責任感了。

“孩子是家庭的一分子,更是小區、社區的一員。”談到湖裏區五月中旬開始的學校、社區結對“潔淨家園”活動,湖裏實驗小學校長湯麗瑩為之由衷點讚。她告訴記者,每次“小手拉大手”活動,都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讓孩子們對小區治理、對“家園”的概念更深刻。“孩子帶著大人動手,一個人就能影響一個家、一個小區。”

接下來,所有湖裏區屬小學將於每周三下午最後一節課,全麵展開與學校附近小區結對子、進小區開展潔淨家園行動。通過一兩年的持之以恒,在湖裏區率先實現“垃圾不落地”。

亮點

形成長效管理機製  持續深化文明創建

在“大城管”機製的引領下,“小手拉大手”的創新舉措,為湖裏區“路長製”帶來了有機補充。不過,打造潔淨文明家園並非一朝一夕之功,更需要常態化、製度化、規範化。

如今的湖裏區,一線督查、一線檢查的管理監督機製正不斷健全、釋放能量。通過率先開展文明單位“問題清單、責任清單、整改清單”三項清單試點探索,全區各級文明單位將通過對照責任清單自查、上級督查、區級巡查、媒體暗訪、群眾監督等多種渠道,梳理發現的問題,形成問題清單,按照“限期整改、及時反饋、組織回頭看、動態監管”的處置流程,實現“小問題1小時、大問題不過夜、疑難問題不過周”。

在此基礎上,結合“路長製”,湖裏區還將引入專業測評機構,以國檢、省檢測評體係為根本依據,製定出一套每季度“仿真暗訪”辦法。每一次,工作人員都會以轄區的5個街道為單位,暗訪存在的問題並打分排名,及時進行通報批評,督促各單位、社區形成常態化創建的長效管理機製。(文/記者 葉舒揚 陸曉鳳 通訊員 章迎飛 圖/記者 何炳進 通訊員 孫 虹)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6 powered by 全球財經交易行   sitemap